基于DNA四面体的微流控芯片用于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福琳

作者: 朱福琳;卞晓军;田润;李亮;颜娟;刘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DNA四面体;微流控芯片;适配体;大肠杆菌O157∶H7

期刊名称: 分析化学

ISSN: 0253-3820

年卷期: 2020 年 04 期

页码: 473-483

收录情况: EI ;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设计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在其通道表面修饰DNA四面体,并通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反应连接适配体作为捕获探针,用于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的检测研究。微流控芯片鱼骨形结构的设计降低了细菌捕获时受到的剪切力;在其表面修饰DNA四面体,可进一步调节探针之间的距离,提高探针对细菌的识别效率。琼脂糖凝胶电泳表征结果证实了DNA四面体纳米结构的成功制备和DNA四面体-适配体捕获体系的构建。采用荧光显微镜对检测结果进行进一步成像分析,并将此微流控芯片检测平台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不需要大型仪器或设备及其它信号放大技术的辅助,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利用此检测系统即能实现浓度为10 CFU/mL的E.coli O157∶H7的检测,且操作简便,检测耗时少于2 h。实际样品的检测回收率为88.3%~108.3%。本研究基于DNA四面体纳米结构构建的微流控平台,不仅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在其它食品安全隐患、疾病早期诊断等研究领域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分类号: O652`TS207.4

  • 相关文献

[1]牛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其对小鼠致病性的研究. 张力国,卢婷,赵明礼,梁伟峰,孙冬冬. 2014

[2]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夏兴霞,王永山,孟祥升,朱国强,张雪寒,何孔旺. 2010

[3]大肠杆菌O157∶H7独有基因z3276的表达及初步鉴定. 张碧成,张雪寒,何孔旺,范红结. 2016

[4]单细胞技术进展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孙蒙祥. 2016

[5]微流控法低温保护剂添加及去除线型优化研究. 周新丽,杜羽琨,衣星越,戴建军,张德福. 2019

[6]鉴别牛5种重要病毒的LAMP-基因芯片方法的建立. 高峰,华利忠,于伯华,王建峰,张丹,张琳,唐泰山,张常印. 2019

[7]微流控芯片用于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实验研究. 周新丽,郭莹莹,衣星越,戴建军,张德福. 2018

[8]微流控芯片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米饭中的蜡样芽孢杆菌. 王珍,贺磊,肖英平,卢先东,刘艳红,陆雯,王首锋. 2021

[9]微流控芯片加载低温保护剂过程中卵母细胞的损伤评估. 邵文琪,郭莹莹,戴建军,张德福,周新丽. 2019

[10]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概况及其应用进展. 曾洪梅,张桦,邱德文. 2014

[11]微流控法去除低温保护剂对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 衣星越,周新丽,杨云,戴建军,张德福. 2018

[12]微流控分子印迹纳米纤维膜富集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 李壮,马俊,杨艺玥,贾莉,肖明,王淼,王珊珊,郑鹭飞,邵华,王静,佘永新. 2022

[13]基于微流控芯片的鲑科鱼类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系统构建. 赵紫霞,许建,吴碧银,曹顶臣,白庆利,徐鹏,马卓君. 2022

[14]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分子印迹和质谱分析技术研究. 王培龙,苏晓鸥. 2014

[15]对虾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双重微流控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李昊,张铭洋,于永翔,王印庚,张正,马翠萍,陈夫山. 2023

[16]基于纳米金显色的非标记核酸适配体可视化检测重金属镉的方法研究. 栾云霞,张展宁,陈佳祎,徐笠,陆安祥. 2016

[17]食品安全领域核酸适配体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郑床木,王琳,刘振虎. 2018

[18]核酸适配体在Hg~(2+)检测中的应用. 黄亚飞,闫娇,陈爱亮,章程辉,朱超. 2019

[19]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的核酸适配体筛选新方法的建立. 郝俊芳,张英涛,邢广旭,王方雨. 2020

[20]基于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检测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进展. 赵颖,刘洪美,卢静华,陆安祥,栾云霞.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