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种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勇

作者: 宋勇;王宇先;赵蕾;徐妍;王冰雪;高盼;徐莹莹;杨慧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免耕;玉米;秸秆还田;产量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21 年 009 期

页码: 15-19

摘要: 为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免耕播种技术,以玉米品种嫩单19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设置4个耕作处理,即旋耕垄作秸秆移出、翻耕秸秆全量还田、免耕平作秸秆移出和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处理,采用大区对比试验,对不同耕作方式的特征及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免耕播种处理下玉米的物候期、出苗率、干物质重、百粒重、产量等指标均低于旋耕和翻耕处理,但免耕播种技术能够减少作业环节,降低机械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是一项节本增效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合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效应初探. 刘永贤,韦志耀,袁文,韦凤香. 2009

[2]免耕对玉米光合特性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董智,邓林军,董俊,向午燕,靖凯,侯志研. 2017

[3]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分析. 班春华. 2012

[4]少免耕与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还田对稻茬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 张斯梅,杨四军,顾克军,于建光,张恒敢,许博. 2015

[5]不同灌水量对免耕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路战远,张向前,张德建,景振举,姚仲军,程玉臣,张建中,白海,王玉芬. 2012

[6]大豆玉米持续轮作免耕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盖志佳,吴嘉彧,张敬涛,刘婧琦,蔡丽君,杜佳兴,赵桂范,陈磊,吴俊江. 2019

[7]免耕玉米田杂草群落消长初探. 樊翠芹,王江浩,李秉华,许贤,刘小民,王贵启. 2014

[8]不同耕作方式对辽西地区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董智,董俊,张晓红,刘洋,苏建党,侯志研,张旭. 2022

[9]耕作方式与绿肥种植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田伟,胡金霞,李刚,张弛,王超,陈秋会,王磊,徐大兵,席运官. 2017

[10]深松免耕种植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孙贵臣,冯瑞云,陈凌,穆志新,张瑞军,阎晓涛,闫贵云. 2014

[11]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樊翠芹,王贵启,李秉华,许贤. 2009

[12]黑土实施免耕对玉米和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周桂玉,张晓平,范如芹,梁爱珍,黄丹丹,杨学明. 2015

[13]免耕整秸秆半覆盖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丁玉川,王树楼,王笳. 1994

[14]长期免耕秸秆还田对寒地土壤有机碳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蔡丽君,张敬涛,刘婧琦,盖志佳,郭震华,赵桂范. 2021

[15]不同耕作措施对雨养冬小麦碳足迹的影响. 李萍,郝兴宇,宗毓铮,古润生,贾绍辉,董琦,郭李萍. 2017

[16]保护性耕作对山地结球甘蓝生长和土壤CO_2含量的影响. 鲁耀,段宗颜,胡万里,陈拾华,陈宝红. 2011

[17]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及其溶磷特性的影响. 范丙全,刘巧玲. 2005

[18]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及在青海省的推广建议. 王志辉,陈占全,李月梅,高玉亭. 2009

[19]不同管理措施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 张贺,郭李萍,谢立勇,林淼,叶丹丹,阎宏亮. 2013

[20]秸秆还田和免耕对水稻土微形态特征的影响. 舒丽,刘定辉,陈尚洪.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