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近年来育成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区域表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雪婷

作者: 张雪婷;杨文雄;曹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肃;冬小麦;育成品种;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6 年 11 期

页码: 1464-14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挖掘甘肃省冬小麦种质资源潜力,对74份2003-2014年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域通过审定的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陇中地区除穗粒重外,其他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值均高于陇南和陇东地区。其中,生育期天数、穗长、穗下节长、穗粒重的H′值在全部区域中均最高,均大于2.0。经主成分分析,前三个主成分(株高因子、产量因子、生育期天数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303%;陇中地区的品种与陇东、陇南地区在基因库上存在一定差异。利用42对SSR引物对参试品种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变异1~17个,平均等位变异7个,全部引物共检测到298个等位变异。经聚类分析,参试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异范围为0.486~0.781,平均值为0.605。全部参试品种可分为3个大类,7个亚类。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甘肃育成小麦品种与地方品种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李望鸿,李玉芳,张环,董煚,杨文雄,张国宏. 2008

[2]126份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建华,倪皖莉,管叔琪,于欢欢,肖美华. 2014

[3]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基于SNP芯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马艳明,娄鸿耀,陈朝燕,肖菁,徐麟,倪中福,刘杰. 2020

[4]新疆冬小麦品种农艺及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马艳明,冯智宇,王威,张胜军,郭营,倪中福,刘杰. 2020

[5]谷子顶三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代书桃,朱灿灿,秦娜,宋迎辉,马春业,王春义,陈宇翔,芮战许,李君霞. 2021

[6]5个黍子育成品种耐盐性鉴定. 郭娟,王昕,曹晓宁,陈凌,Santra Dipak K,王瑞云,乔治军. 2024

[7]广西红薯主要育成品种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 2016

[8]广西红薯育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 2015

[9]甘肃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周刚,张文涛,鲁清林,白玉龙,汪恒兴,张耀辉,张礼军. 2019

[10]甘肃黄土旱塬区冬小麦地膜栽培不同密度对其品质的影响. 王立明. 2003

[11]甘肃旱地冬小麦主栽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及其相关性分析. 黄萍,罗俊杰. 2009

[12]旱塬区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赵刚,樊廷录,党翼,张建军,李尚中,王淑英,程万莉,王磊. 2019

[13]甘肃不同地理来源大豆品种生育期性状与气象因子及农艺性状的关系. 杨如萍,贾贞,韦瑛,魏野畴,王立明,陈光荣,张国宏,宋雯雯. 2025

[14]江苏省甜瓜新品种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闫洪朗,王康,何林池,魏小云,任海建,吴俊平,朱镇杰. 2018

[15]232份花生种质资源荚果和籽仁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严鑫,姚四龙,卢选康,陶宇,刘娜,唐康,罗梓楠,曾宁波,李林,刘登望. 2024

[16]马铃薯杂交后代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李雅萍,王舰,王芳. 2023

[17]大豆新品种黑农84品质性状的环境稳定性分析. 王婉,刘鑫磊,孙君明,栾晓燕,邱丽娟. 2024

[18]艾叶中挥发油综合评价与分析. 许兰杰,安素妨,余永亮,杨青,梁慧珍. 2023

[19]粤北普通野生稻表型多样性研究. 刘维,陈芬,陈雨,潘大建,范芝兰,陈建酉,李晨. 2010

[20]甘肃省近年来育成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雪婷,杨文雄,王世红,袁俊秀,柳娜,曹东.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