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染色方法在大豆锈菌侵染过程中的显微观察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屈艳慧

作者: 屈艳慧;杨红丽;郝青南;陈水莲;邓克林;詹高淼;曹东;陈李淼;郭葳;袁松丽;张婵娟;黄毅;杨中路;陈海峰;单志慧;周新安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锈菌;显微观察;侵染过程;番红固绿;荧光增白剂;DAPI;WGA488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25 年 47 卷 001 期

页码: 186-1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由豆薯层锈菌引起的大豆锈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的主要病害,可造成大豆严重减产。了解大豆锈菌的侵染特征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抗锈育种研究。本研究利用番红固绿、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荧光增白剂和麦胚凝集素WGA488(wheat germ agglutinin, Alexa FluorTM 488 conjugate)四种染料对接种锈菌叶片进行染色观察,比较4种染色方法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番红固绿染色可清晰地观察到叶肉组织排列特征、孢子堆和新生夏孢子等;DAPI染色适于观察细胞核的状态和数量;荧光增白剂可将菌丝和植物细胞明确区分开,利于观察孢子入侵以及菌丝在叶肉组织内的分布特征;WGA488染料只能使真菌着色,适合观察菌丝在叶肉组织中扩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根据研究目的及需要选取适合的染色方法,有助于精准地掌握大豆锈菌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侵染过程。

分类号: S435.651

  • 相关文献

[1]海南岛辣椒疫霉菌侵染胡椒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高圣风,王亚男,付华菲,胡生燕,刘世超,孙世伟. 2025

[2]基于VBL增白剂细胞染色的水稻原生质体细胞壁变化检测. 柳琳,陈越,陈玲,李维蛟,程在全. 2014

[3]食用菌中荧光增白剂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雷欣宇,付成平,仲伶俐,李曦,赵珊. 2018

[4]昆虫病毒增效剂研究进展. 郭慧芳,方继朝,韩召军. 2003

[5]不同浓度锈菌对大豆叶片的致病反应. 单连民,单志慧,周新安,沙爱华,刘志文,蔡淑平,吴学军,张晓娟,邱德珍. 2008

[6]大豆锈菌在不同豆科寄主上的致病反应. 单志慧,单连民,沙爱华,蔡淑平,吴学军,张晓娟,邱德珍,周新安. 2008

[7]白粉菌诱导的小麦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 孙晓丽,周荣华,贾继增. 2006

[8]白粉菌诱导的小麦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 孙晓丽,周荣华,贾继增. 2006

[9]陆地棉脱外壁花粉粒的制备和花粉粒核DNA检测. 岳洁瑜,吴李君,吴跃进,张宝龙,唐灿明. 2008

[10]3种粒型油莎豆种质特性分析. 李春鑫,王会伟,王艳,刘玉兰,陈道玉,杨铁钢. 2022

[11]淤泥中一株红色酵母的鉴定及应用探究. 刘荣,吴龙英. 2015

[12]浙东南杨梅叶片气孔观察与相似性研究. 陈方永,王引,倪海枝,任正初,刘继红. 2012

[13]杜仲胶颗粒提取纯化及胶颗粒显微观察研究. 杨正伟,秦利军,赵德刚. 2019

[14]不同授粉方式对香蕉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及显微观察. 李羽佳,王筱语,王安邦,连子豪,许奕,唐文,李敬阳. 2024

[15]菜豆锈菌侵染过程的显微和超微观察. 冯东昕,朱国仁,李宝栋,郝宏京,张金娥. 2000

[16]西番莲双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曾华金,秦云霞,刘志昕,彭存智. 2003

[17]不同蛹虫草品种对白毛病抗病性的初步评价. 陈珣,肇莹,肖军. 2021

[18]不同加工工艺对燕麦麸显微结构及有效成分溶出影响. 栗红瑜,马晓凤,许光映,陕方,刘森. 2007

[19]鹿茸菇母种培养基条件优化及其菌丝显微观察. 陈华,黄彩翔,郭月仙,林怡,王义祥,刘朋虎. 2023

[20]索氏六须鲶受精细胞学研究. 尹洪滨,孙中武,刘玉堂,潘伟志,王宏伟.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