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份大麦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二锁

作者: 吕二锁;马宇;徐广祥;巴图;渠佳慧;李涛;刘志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麦;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大麦与谷类科学

ISSN: 1673-6486

年卷期: 2024 年 41 卷 005 期

页码: 29-35

摘要: 为更好地选育适宜内蒙古地区种植推广的大麦新品种,以37份大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主穗长、单株穗数等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54%~30.52%,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质量、主穗粒数、单株粒数、单株穗数、主穗粒质量等,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54%。说明大麦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差异主要由单株粒质量、主穗粒数、单株粒数、单株穗数、主穗粒质量等因素决定,故这些性状的改良对提高大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多数信息包含在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3.468%,主要因子为单株粒数、主穗粒数、主穗粒质量、单株粒质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与主穗粒数相关性强,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307),与主穗粒质量、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产量与株高、单株穗数、千粒质量均相关性不大,与主穗长呈现显著负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7份大麦新品种(系)在卡方距离3.0处可聚为3大类群,第Ⅰ类为小粒多棱高产组,第Ⅱ类为高秆大粒组,第Ⅲ类为长穗低产组。

分类号: S512.3

  • 相关文献

[1]97份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牛小霞,柳小宁,潘永东,包奇军,张华瑜,赵锋. 2021

[2]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刘志萍,张凤英,包海柱. 2009

[3]大麦核心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吕二锁,马宇,徐寿军,李涛,巴图,渠佳慧,刘志萍. 2024

[4]西藏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高金锋,张慧成,高小丽,卓嘎,柴岩,李瑞国,冯佰利. 2008

[5]引进甘蔗种质工艺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赵俊,吴才文,赵培方,夏红明,暂逢刚. 2012

[6]68份大豆品种资源在新疆灌区的农艺性状分析. 曾凯,张恒斌,陈李淼,赵靓,罗赓彤,战勇,周新安. 2017

[7]甘肃河西地区红皮洋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蒯佳琳,张玉鑫,陶兴林,马彦霞,于庆文. 2023

[8]云南元谋地区22份藜麦种质的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分析. 马丽娜,魏玉明,文莉芳,张学俭,杨钊,黄杰,张圣昌,李小雨,刘欢,杨发荣. 2024

[9]二棱大麦种质资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宋俊良,李建波,刘志萍,孙浩,毛文跃,巴图,吕二锁,马宇,杜慧婷,徐寿军. 2023

[10]大麦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田和彬,汪军妹,华为,杨建明. 2011

[11]啤用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及部分酿造品质的影响. 包海柱,张凤英,刘志萍,李艳玉. 2010

[12]北美引进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朱德馨,田和彬,汪军妹. 2012

[13]不同季节播种和割苗对大麦优良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卢映吉,杨晓梦,普晓英,李霞,杨丽娥,杨砚斌,曾亚文. 2023

[14]大麦杂交后代籽粒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植株性状的相关分析. 杨涛,段承俐,曾亚文,普晓英,杜娟,杨树明,杨生超. 2013

[15]滩涂盐碱地大麦产量形成的关键农艺性状分析. 蔡树美,王丽,田吉林,余廷园,吕卫光,诸海焘. 2016

[16]内蒙古多棱大麦种质资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门秀丽,马岩,李建波,刘志萍,巴图,李国兴,徐寿军. 2023

[17]67份山南大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田朋佳. 2020

[18]44份西藏大麦材料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田朋佳,廖文华,尼玛央宗. 2019

[19]太湖地区香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和聚类分析. 陈培峰,王建平,黄健,朱勇良,乔中英,黄萌. 2013

[20]普通杏(Prunus armeniaca)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赵海娟,刘威生,刘宁,张玉萍,章秋平,刘硕.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