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蕹菜浮床对盐碱地池塘水质与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泉

作者: 袁泉;任艳;周文宗;李为;刘家寿;张堂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水蕹菜浮床;水质;生长;盐碱地;池塘

期刊名称: 淡水渔业

ISSN: 1000-6907

年卷期: 2019 年 006 期

页码: 94-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5年6-9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池塘开展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水蕹菜"复合种养模式试验.基于水蕹菜浮床的覆盖率,设计3个处理组:0%浮床(对照组)、5%浮床和10%浮床,并定期监测试验池塘水质和中华绒螯蟹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0%浮床组碱度、总氮、总磷、氨氮、硝酸盐氮和高猛酸盐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溶氧、pH和电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浮床组浊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0%浮床组浊度低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10%浮床组的水质状况优于5%浮床组,显著优于对照组.10%浮床组的中华绒螯蟹壳宽和体重增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5%浮床组,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组之间中华绒螯蟹产量和成活率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10%浮床组水蕹菜产量显著高于5%浮床组.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中华绒螯蟹养殖中,应用10%水蕹菜浮床对改善水质、促进中华绒螯蟹生长具有一定的作用.

分类号: S966.16

  • 相关文献

[1]蕹菜替代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产量和蟹塘水质的影响. 刘永茂,金梅娟,付卫国,沈明星,朱卫峰,吕海瑞,徐君,施林林. 2022

[2]不同脂肪源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和脂肪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李伟国,温小波,朱大世. 2010

[3]菜-鱼立体共生模式对池塘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关梅,朱玲,周路,蒋晓红,申晓东,韩碧泽. 2012

[4]中华绒螯蟹塘水质的超度量聚类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 周群兰,诸康平,谢骏,何义进,刘波. 2010

[5]杂交鲟养殖池塘种植水葫芦和浮萍对水质及鱼类生长效果的影响. 郭安华,马国庆,刘婧美. 2018

[6]添加芽孢杆菌对池塘中理化因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 陆洋,郁二蒙,谢骏,王广军,张凯,李志斐. 2020

[7]微孔增氧对养殖池塘水质及溶氧的影响. 张美彦,杨星,关梅,赵飞,蒋晓红,李建光. 2017

[8]池塘三维植被网生态坡水质净化调控系统. 刘兴国,徐皓,朱浩,顾兆俊. 2012

[9]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曹煜成,文国樑,李卓佳,袁翠霖,杨莺莺,胡晓娟,林小涛. 2015

[10]不同比例“鱼腥草-薄荷-空心菜”浮床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环境的影响. 郑尧,裘丽萍,胡庚东,孟顺龙,范立民,宋超,李丹丹,张聪,陈家长. 2019

[11]EM菌与鱼腥草镶嵌模式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 王金乐,赵凤,曾诗雨,孔杰,闵文武,杜强,李小义,张美彦,李建光,关梅,周洲,才让卓玛,陈晖,杨芳华. 2022

[12]两种深度养殖池塘水质和浮游藻类多样性分析. 赵旭斌,王广军,郁二蒙,龚望宝,余德光,谢骏. 2010

[13]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吴伟,范立民,瞿建宏,何杰,吴婷婷. 2006

[14]一株鲈塘源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养殖水体影响研究. 巩华,张洪业,赖迎迢,孙承文,刘春花,陶家发,焦彩虹. 2020

[15]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其生态净化效果研究进展. 刘栋,张成龙,朱健. 2018

[16]池塘移动式太阳能水质调控机研制与试验. 刘兴国,徐皓,张拥军,邹海生,田昌凤,程果锋,吴宗凡,刘世晶. 2014

[17]池塘养殖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甲状腺轴和生长轴关键激素的变化规律. 李晓妮,史宝,柳学周,徐永江,常亚青,陈圣毅,臧坤. 2015

[18]鲥鱼的驯养与生物学研究Ⅲ.1龄鲥鱼的驯养及其生长规律. 王汉平,钟鸣远,麦家柏. 1997

[19]不同鲤养殖模式生物絮团系统中鱼体的生长及水质. 赵志刚,罗亮,王常安,李晋南,王连生,都雪,徐奇友. 2017

[20]投喂发酵饲料对刺参能量收支、生长、酶活性及其养殖水质的影响. 王凤军,廖梅杰,王印庚,李彬,秦蕾,王治平,范瑞用,刘毅.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