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秸秆添加对稻田NH3挥发的影响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锦峰

作者: 马锦峰;赵梦颖;李雨欣;谢婉玉;纪洋;冯兆忠;冯彦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田土壤NH3挥发;秸秆种类;秸秆用量;水稻产量;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24 年 015 期

页码: 6696-67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NH3挥发可产生影响,但相关排放变化规律和调控机制有待系统研究。以南粳46水稻品种为材料,太湖地区典型单季稻田原状土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气流封闭法监测三种秸秆(水稻秸秆:RS;小麦秸秆:WS;玉米秸秆:MS)两种添加量(W秸秆:W_土=0.5%、0.8%)下水稻各生长期NH3挥发通量、土壤理化因子及水稻产量;进而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环境因子与氮循环相关的功能微生物丰度进行耦合,揭示NH3挥发对不同种类秸秆和不同添加量的响应机制并解析关键因子,从而筛选出稻田生态系统氨减排效果最佳的秸秆还田种类及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种类及秸秆种类与其施用量交互作用对稻田土壤NH3挥发均产生显著影响,总体来看,与CK相比,施加秸秆处理NH3挥发变化幅度为-33.2%—27.3%。不同秸秆种类对稻田土壤NH3挥发影响不同,低添加量下,与CK相比,RS与WS施用对NH3挥发量均无显著影响,而MS施用显著增加NH3挥发量21.1%;高添加量下,RS施用显著降低NH3挥发量33.2%。不同秸秆施加量对稻田土壤NH3挥发影响亦不同,RS和MS处理下稻田NH3挥发量随施用量的增加分别降低31.2%和32.8%,而WS处理则呈现相反规律;不同秸秆种类及不同施加量交互作用下RS-0.8处理显著降低稻田土壤NH3挥发33.2%。田面水pH、总氮(TN)浓度、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MBC)、土壤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群落丰度是导致不同秸秆种类和用量下稻田土壤NH3挥发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RS-0.8处理相较于其他处理显著增加土壤AOA、AOB群落丰度并显著降低田面水TN含量,综合效应下显著减少稻田NH3挥发量33.2%,并显著增加水稻产量22.9%。因此,综合稻田NH3挥发总量和水稻产量,秸秆施用水稻种植体系中水稻(RS)秸秆以0.8%施用量模式下减排增产效果最佳。

分类号: S511%X144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种类对稻田N2O排放及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 谢婉玉,王永明,纪红梅,黄茜,徐永记,纪洋,冯彦房. 2022

[2]不同种类秸秆还田对单季稻田CH4排放和功能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黄茜,赵梦颖,纪红梅,徐永记,纪洋,冯彦房. 2023

[3]秸秆还田种类对稻田N2O排放及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 谢婉玉,王永明,纪红梅,黄茜,徐永记,纪洋,冯彦房. 2022

[4]灌区粮食生产水足迹的影响因素研究. 韩宇平,张嘉彧,代小平,周雯晶. 2017

[5]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模型. 袁德奎,姚鹏辉,徐晓甫,聂红涛. 2016

[6]甘肃牧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研究. 王丽佳,刘兴元. 2019

[7]基于TAM视角农户设施蔬菜信息技术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冯献,李瑾. 2019

[8]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研究——基于福建省1036个样本数据. 高水练,余文权,林伟明,杨江帆. 2014

[9]跨境山区农户生产结构调整行为研究. 张焱,邵源春,冯璐,陈良正. 2018

[10]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东盟的实证分析. 隋博文,谭翔. 2019

[11]基于农田土壤镉污染修复后糙米镉的指标筛选. 林小兵,武琳,王惠明,刘晖,黄欠如,周利军. 2021

[12]不同轮作模式下设施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的季相变化. 刘蕾,徐梦,张国印,王凌,孙世友,茹淑华,肖广敏,郜静,李玭,马丽敏. 2021

[13]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农户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通渭-渭源-夏河样带为例. 王梦媛,高小叶,侯扶江. 2019

[14]基于磷指数模型的海河流域农田磷流失环境风险评价. 吴汉卿,万炜,单艳军,陈延华,李强,李存军,胡海棠,张宝贵. 2020

[15]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初诊癌症患儿父母情绪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 黄先巧,莫霖,刘倩,唐心悦. 2020

[16]江苏农户参与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意愿与行为分析——基于TPB拓展模型. 张瑞增,王玉玲,花茜,施宇恬,姚瑶,唐若迪. 2022

[17]风险冲击对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以安徽铜陵白姜(Zingiber officinale)种植系统为例. 刘吉龙,李先德,张永勋,孙致陆,曹芳芳,钱宸. 2022

[18]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来自结构方程模型的经验证据. 张小红,郭威,李思经,梁峰,杨大飞. 2021

[19]连作秸秆还田下玉米氮素积累与氮肥替代效应研究. 闫宇婷,宋秋来,闫超,刘爽,张宇辉,田静芬,邓钰璇,马春梅. 2022

[20]直播带货模式下消费者网购生鲜水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唐娟,龚雅婷.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