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和草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汉章
作者: 周汉章;刘环;刘凯;贾海燕;魏志敏;袁淑红;侯升林;李顺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秋闲田;饲用甜高粱;种植密度;行距;单株生产力;草产量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18 年 03 期
页码: 1-10
摘要: 为了秋闲田饲用甜高粱丰产丰收,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列区试验设计与软件IBM.SPSS.Statistics.v22的LSD法,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的种植密度与播种行距进行了单株生产力及其草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草产量均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秋闲田饲用甜高粱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单株生产力最大的优化组合为A_1B_4,即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与播种行距为40 cm的配置;获得最高产量的优化组合为A_2B_4,即种植密度为22.50万株/hm~2与播种行距为40 cm的配置。研究结果为秋闲田种植饲用甜高粱的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分类号: S544.9
- 相关文献
[1]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周汉章,刘环,贾海燕,魏志敏,袁淑红,侯升林,李顺国. 2018
[2]饲用甜高粱种植密度与行距对草产量的影响(英文). 周汉章,刘环,贾海燕,魏志敏,袁淑红,侯升林,李顺国. 2017
[3]播期、播量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谷子草产量的影响. 周汉章,刘环,魏志敏,贾海燕,周新建,侯升林,李顺国. 2017
[4]留苗密度与行距对饲用甜高粱叶茎比·干鲜比和草产量的影响. 周汉章,刘环,贾海燕,魏志敏,袁淑红,李顺国,侯升林. 2018
[5]秋闲田饲用高粱的播期对单株生产力与产量回归模型的构建与分析(英文). 周汉章,刘红霞,刘环,周新建,魏志敏,侯升林,李顺国. 2018
[6]氮肥与行距对不同生育期虉草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 贾有余,骆秀梅,张永亮. 2016
[7]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李春花,孙道旺,何成兴,王艳青,卢文洁,尹桂芳,肖卿,王莉花. 2018
[8]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黄丽娜,程世敏,赵增贤,魏军亚,魏守兴. 2024
[9]不同种植密度下糯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 陆雪珍,沈雪芳,沈才标,徐晓梅,张文献. 2008
[10]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宋贤明,侯献飞,顾元国,苗昊翠,李强,郭美丽,曾幼玲,贾东海. 2024
[11]种植密度和行距对工业大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吴立仁. 2022
[12]不同玉米品种耐密性比较. 阎超,李连禄,唐丽媛,许艳丽,赵明. 2011
[13]北方大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冯亚平,韩燕,江金春,张爱莲,李国卫,马登超. 2019
[14]河南省夏播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张忠信,汤丰收,张新友,韩锁义,董文召,臧秀旺,徐静,许欣然,陈钦勇. 2010
[15]影响向日葵单株生产力的因素分析. 王彩芬. 2001
[16]玉米田间整齐度、单株生产力和群体产量的相关分析. 翟广谦,陈永欣,田福海. 1998
[17]花生单株生产力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 江建华,倪皖莉,于欢欢,管叔琪,肖美华. 2013
[18]播量与水肥耦合对河北秋闲田饲用谷子产量的影响. 周汉章,刘环,王新玉,王新栋,侯升林. 2016
[19]黄土高原秋播时间对3种小谷物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成慧,侯扶江,常生华,陈先江. 2013
[20]播期与秋闲田饲用高粱生物产量的回归分析. 周汉章,刘红霞,刘环,周新建,魏志敏,李顺国,侯升林.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我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时空演进及区域差异研究
作者:刘斐;姜雪航;李顺国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测度;时空特征;差异分析;障碍因子
-
黑龙江不同育种阶段粳稻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作者:刘猷红;唐傲;董文军;孟英;张喜娟;刘凯;冷春旭;商全玉;来永才
关键词:寒地粳稻;育种阶段;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
匙羹藤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勇;赖旭辉;李春梅;姚琼;刘凯
关键词:匙羹藤;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应用;天然生物农药
-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粳稻苗期耐冷QTL分析
作者:杨传铭;王立志;张喜娟;杨贤莉;王洋洋;侯本福;崔士泽;李青超;刘凯;马瑞;冯延江;来永才;李红宇;姜树坤
关键词:粳稻;高密度连锁图谱;苗期;耐冷;数量性状位点
-
长江十年禁捕初期石臼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及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作者:曹乐乐;王银平;葛坤;徐少远;刘凯
关键词:长江十年禁捕;鱼类群落;环境影响因子;石臼湖
-
水稻新品种黑科稻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王松;商全玉;殷大伟;刘安晋;杨秀峰;贲子玥;刘凯
关键词:极早熟;水稻新品种;黑科稻1号;选育;栽培技术
-
'公谷'系列简化栽培品种及其配套生产技术综合评价
作者:安亚明;赵文庆;赵宇;刘会静;高洋;刘猛;付博文;李顺国
关键词:谷子;密切值模型;简化栽培;综合评价;种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