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迅
作者: 农向群;张泽华;李照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德国小蠊;触角感器;扫描电镜;形态学;分布
期刊名称: 昆虫知识
ISSN: 0452-8255
年卷期: 2009 年 46 卷 05 期
页码: 101-1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L.)雌成虫、雄成虫、老熟若虫和低龄若虫的触角,发现其上分布有大量感器,为刺形感器(Ⅰ、Ⅱ型)、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弧形感器、帽形感器、边缘感器和椭圆感器。其中刺形感器(Ⅰ、Ⅱ型)、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弧形感器和边缘感器在各种虫态均有分布,帽形感器仅见于成虫触角鞭节上。在各种不同虫态中,雌雄成虫含有所有种类的感器,老熟若虫触角亚节数最多,低龄若虫的各类感器的感毛长度和基部横径普遍较小。
分类号: Q964
- 相关文献
[1]金龟甲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与比较. 刘方方,高可,曹松,李娟丽,袁向群. 2016
[2]椰子织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刘丽,刘青钊,阎雄飞,马光昌,刘博,杨帆,阎伟. 2021
[3]草地贪夜蛾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田彩红,黄建荣,王亚楠,张胜男,李国平,封洪强. 2021
[4]板井小绿叶蝉触角形态及其感器类型. 乔利,潘兹亮,吕玉虎,张丽霞,夏明聪,郭晓彦,李梅. 2015
[5]黑广肩步甲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于庭洪,王林美,谭吉众,李喜升,宋策,陈增良. 2020
[6]桃蛀螟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王勤英,何康来,王振营. 2011
[7]棉铃虫齿唇姬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万方浩. 2007
[8]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王玲,来永才,毕影东,李炜,刘淼,樊超,杨帅. 2021
[9]黄翅绢野螟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孟倩倩,王政,谭乐和,桑利伟,吴刚,孙世伟,刘爱勤. 2017
[10]蛀干害虫二突异翅长蠹研究进展. 马罡,李佳乐,马春森. 2019
[11]北京发现洋白蜡新害虫-多孔横沟象Pimelocerus perforatus(Roelofs). 薛正,冯术快,张崇岭,卢绪利,冯淼,王合,虞国跃. 2018
[12]北京发现洋白蜡新害虫——多孔横沟象Pimelocerus perforatus(Roelofs). 薛正,冯术快,张崇岭,卢绪利,冯淼,王合,虞国跃. 2018
[13]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饵剂的研制及其诱杀效果. 田厚军,赵建伟,陈勇,陈艺欣,林硕,魏辉. 2019
[14]海葵毒素Av3对德国小蠊的毒性及其作用机制. 朱庆,高蓉. 2021
[15]绿僵菌现场防治德国小蠊效果的实验研究. 张刚应,杨怀文,江雪峰. 1998
[16]辛伐他汀抑制德国小蠊实验室种群发展的实验研究. 冷培恩,刘洪霞,王士珍,徐仁权,何国声,何璧梅. 2008
[17]辛伐他汀抑制德国小蠊实验室种群发展的实验研究. 冷培恩,刘洪霞,王士珍,徐仁权,何国声,何璧梅. 2009
[18]毒死蜱·氟虫腈微胶囊悬浮剂的制备及其对德国小蠊的防治效果. 陈列忠,李艳丽. 2013
[19]德国小蠊聚集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农向群,张泽华. 2009
[20]6种灭蟑饵剂对蟑螂的药效测定试验. 陈焕瑜,周小毛,刘杰,冯夏,吕利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金龟子绿僵菌fluG基因的敲除及对产孢的影响
作者:王苗苗;王广君;农向群;蔡霓;刘蓉;宋红岩;涂雄兵;张泽华
关键词:基因敲除;fluG基因;产孢调控;同源重组;昆虫病原真菌
-
2023年我国登记的新农药特点
作者:白小宁;李友顺;农向群;王以燕;赵安楠
关键词:新农药;特点;微生物农药;登记;低风险农药
-
生物农药白僵菌杀虫剂的研发进展
作者:农向群;王广君;王以燕;李梅;袁善奎;冯士骞;涂雄兵;张泽华
关键词:真菌杀虫剂;白僵菌鉴定;菌种选育;规模化培养;真菌农药制剂
-
金龟子绿僵菌对苜蓿生长的影响及对苜蓿抗蚜性的诱导作用
作者:刘蓉;蔡霓;农向群;王广君;涂雄兵;冯士骞;张泽华
关键词:金龟子绿僵菌;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抗虫性;紫花苜蓿;苜蓿斑蚜
-
冷蒿粗提物协同金龟子绿僵菌对亚洲小车蝗存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李霜;畅笑;王敏;杨蕾;洪林;那日苏;涂雄兵;张泽华
关键词:蒿属植物;杀虫真菌;协同防治;生物农药;蝗虫;复配
-
白僵菌和绿僵菌作为防控红火蚁生物农药的潜力及前景
作者:农向群;王广君;王以燕;张蕾;高琼华;于永浩
关键词:红火蚁;真菌杀虫剂;昆虫病原真菌;生物农药;生物防治
-
生物杀虫剂组合在有机水稻种植中的作用效果
作者:刘蓉;赵薇;农向群;周燕;石育萍;于丽;杨金娟;王广君;涂雄兵;张泽华
关键词:绿僵菌;白僵菌;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