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的植株性状差异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坚强

作者: 王坚强;段宏凯;郑丽萍;张晓红;武艾卿;周忠宇;李金梅;李文清;穆艳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密度;品种;株高;穗位高;雄花分枝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7 年 33 卷 16 期

页码: 7-11

摘要: 旨在研究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植株性状的影响效果,为育种与高产田的创建提供数据支撑。试验采用3个玉米品种(‘协玉3号’(A1)、‘协玉4号’(A2)、‘先玉335’(A3)),5种种植密度,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并采用65 cm宽等行距种植模式。5种密度下不同品种的株高均未出现显著性的变化,各品种的穗位高均未产生显著性变化的差异,而且A2品种的穗位高始终高于A1和A3;3个品种间雄花分枝数差异显著,A1品种的雄花分枝较A2和A3品种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A2与A3品种之间的雄花分枝也构成了显著性差异;株高与穗位高没有必然的联系:A3品种的株高较A1、A2明显的高,其穗位高却较A1、A2明显的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和雄花分枝受品种影响比密度大。品种的选择以及种植模式对试验结果有显著性的影响。要想改良玉米的植株性状以协调群体关系,应该选择株高适当、穗位高较低与雄花分枝较少的自交系。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品种与密度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刘海,段宏凯,郑丽萍,李作一,程永钢,李爱军,田森林,王艳娟. 2017

[2]不同株高玉米品种部分群体质量指标对种植密度的反应. 杨利华,张丽华,杨世丽,马瑞昆,张全国. 2007

[3]利用WGCNA鉴定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基因共表达模块. 马娟,曹言勇,王利锋,李晶晶,王浩,范艳萍,李会勇. 2020

[4]不同水分条件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分析. 吴建伟,刘成,石云素,宋燕春,张桂寅,马峙英,王天宇,黎裕. 2005

[5]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钱甫,张占琴,陈树宾,桑志勤,李卫华. 2024

[6]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 杨晓军,路明,张世煌,周芳,曲延英,谢传晓. 2008

[7]控制玉米株高基因PHR1的基因克隆. 杨晨曦,周文期,周香艳,刘忠祥,周玉乾,刘芥杉,杨彦忠,何海军,王晓娟,连晓荣,李永生. 2024

[8]调控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候选基因Zmdle1的定位. 周文期,张贺通,何海军,龚佃明,杨彦忠,刘忠祥,李永生,王晓娟,连晓荣,周玉乾,邱法展. 2023

[9]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遗传基础的QTL剖析. 兰进好,褚栋. 2005

[10]利用不同群体对玉米株高和叶片夹角的QTL分析. 于永涛,张吉民,石云素,宋燕春,王天宇,黎裕. 2006

[11]航空诱变糯玉米突变体株高穗位高遗传模型. 邱正高,王贵学,杨华,祁志云,柯剑鸿,张胜恒,蔡治荣. 2008

[12]基于多重相关RIL群体的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定位. 李清超,李永祥,杨钊钊,刘成,刘志斋,李春辉,彭勃,张岩,王迪. 2013

[13]基于SNP标记的玉米株高及穗位高QTL定位. 郑德波,杨小红,李建生,严建兵,张士龙,贺正华,黄益勤. 2013

[14]三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 杨今胜,王永军,张吉旺,刘鹏,李从锋,朱元刚,郝梦波,柳京国,李登海,董树亭. 2011

[15]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调控机理研究. 周文期,连晓荣,刘忠祥,周玉乾,赵小强. 2021

[16]基于三重测交群体解析玉米株高与穗位高杂种优势QTL. 张体付,梁帅强,吕远大,蒋璐,赵涵. 2017

[17]不同株高玉米果穗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反应. 杨利华,张丽华,杨世丽,马瑞昆. 2008

[18]河南省玉米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张新,王振华,张前进,魏昕,孔凡杉. 2010

[19]玉米/大豆带田大豆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立明,陈光荣,张国宏,杨如萍,董博,杨桂芳,南琴霞,温健,牛建彪. 2017

[20]燕山丘陵温热区宜机收玉米品种配套技术研究. 董喆,边丽梅,张昊,郑伟,张丽妍,郝春雷,孟繁盛,慈艳华,杜江洪.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