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定额对陇春30号单作及间作产量和边行效应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立龙

作者: 郑立龙;王世红;刘效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春小麦;陇春30号;灌水量;间作;边行效应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科技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48-55

摘要: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灌水水平下,对单作及间作陇春30号春小麦产量和边行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低定额灌水水平下,间作春小麦比单作春小麦折合产量分别提高了33.12%、28.34%、20.96%;间作春小麦较单作春小麦边1行、边2行、边3行产量分别提高49.06%~72.57%、14.29%~29.87%、11.39%~13.41%。单作小麦在高定额灌水水平下,边1行产量比边2行、边3行分别提高了15.3%、37.8%,中定额灌水水平下,提高了17.8%、34.2%,低定额灌水水平下,提高了14.3%、17.3%。间作条件下,高定额灌水处理边1行比边2行、边3行产量提高了74.1%、20.4%,中定额灌水处理提高了53.4%、79.5%,低定额灌水处理提高了40.0%、64.7%,边行优势主要表现在间作中。间作春小麦折合产量和边行优势都优于单作春小麦的主要原因是间作春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小穗数等的提高。

分类号: S512.12

  • 相关文献

[1]不同供水水平对间作甜瓜叶片活性氧代谢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齐付国,刘小飞,孙景生. 2015

[2]播种方式和灌水量对春小麦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 刘冲,贾永红,张金汕,孙鹏,李俊志,李鹏,石书兵. 2019

[3]春小麦新品种宁春47号水肥耦合优化方案研究. 党根友,魏亦勤,樊明,李红霞,裘敏,沈强云. 2010

[4]拜城县滴灌春小麦最佳灌水量研究. 魏彦宏,张彦红,周勃. 2016

[5]春小麦与蚕豆间作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陈来生. 2003

[6]西北小麦与豆科绿肥间作体系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生物固氮效率及氮素转移特性. 刘蕊,常单娜,高嵩涓,周国朋,韩梅,张久东,曹卫东,孙小凤. 2020

[7]先玉335边行效应对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孟祥盟. 2010

[8]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虎梦霞,王世红,刘效华,杨文雄. 2014

[9]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0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虎梦霞,刘效华,柳娜,王世红,杨文雄. 2014

[10]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0号生态适应性研究. 杨文雄,杨长刚,王世红,柳娜,张雪婷. 2019

[11]不同灌水量对水、早稻营养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邹桂花,梅捍卫,余新桥,刘鸿艳,刘国兰,李名寿,罗利军. 2006

[12]不同灌水量对水、旱稻营养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邹桂花,梅捍卫,余新桥,刘鸿艳,刘国兰,李名寿,罗利军. 2006

[13]不同灌水量对免耕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路战远,张向前,张德建,景振举,姚仲军,程玉臣,张建中,白海,王玉芬. 2012

[14]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黄彩霞,柴守玺,赵德明,李志贤,常磊,王婷. 2010

[15]灌溉时期和灌水量对海河平原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游永亮,李源,武瑞鑫,刘贵波,赵海明. 2019

[16]水氮耦合对绿洲灌区土壤硝态氮运移及甜瓜氮素吸收的影响. 薛亮,马忠明,杜少平. 2014

[17]水肥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何方,潘晓莹,张洁梅,王越,韩伟锋. 2015

[18]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蓝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李娟,范凤翠,石玉芳,李志宏,高丽红,刘胜尧. 2010

[19]河西-熟制灌区玉米套甘蓝种植模式的水肥耦合效应. 胡新元. 2011

[20]河西一熟制灌区玉米套甘蓝种植模式的水肥耦合效应. 胡新元.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