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麦属13种植物形态遗传多样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郝峰

作者: 郝峰;徐柱;李平;李金在;马玉宝;闫伟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雀麦属;遗传多样性;形态学;主成分分析;聚类

期刊名称: 中国草地学报

ISSN: 1673-5021

年卷期: 2011 年 33 卷 02 期

页码: 17-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雀麦属13个种的30个性状做形态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雀麦属种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差异,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范围7.59%~127.01%,变异系数较大的性状有外稃芒长、穗轴第一节间长、第一颖脉数、叶片长、花药长等。对形态性状做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29%,分枝着生小穗数、第一颖脉数、叶舌长、第二颖脉数、外稃宽、外稃芒长、叶片宽、分蘖数、小穗长、穗轴第一节间长、第一颖长、内稃宽、穗节数是造成雀麦属形态差异主要因素。形态性状聚类分析,颖果长单独聚为一类;内稃宽单独聚为一类;内稃长、外稃长、第一颖长聚为一类;穗轴第一节间长、第一颖脉数、外稃芒长聚为一类;其余的聚为一类。对13个种进行聚类分析,无芒雀麦、红雀麦、山地雀麦、杂交雀麦、扁穗雀麦、草甸雀麦、密丛雀麦、疏花雀麦、旱雀麦、杂色雀麦聚为一类;多节雀麦、加利福尼亚雀麦和细枝雀麦各自聚为一类,共四类。

分类号: S543

  • 相关文献

[1]旱雀麦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研究. 郝峰,徐柱,李平,杨钦忠,闫伟红,王慧萍. 2011

[2]扁穗雀麦种质资源形态变异分析. 郝峰,徐柱,闫伟红,李平,刘英,扈延成. 2011

[3]51份红三叶种质资源萌发期耐铜性评价. 赵思怡,陈菲,张鹤山,张志飞. 2019

[4]籽用南瓜种质资源植物学性状多样性分析. 曹丽霞,陈贵林. 2009

[5]农垦国有资产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 刘锐金,凌远云. 2010

[6]主成分分析和SIMCA的甘蓝与杂草光谱识别方法研究. 祖琴,邓巍,王秀,赵春江. 2013

[7]云南罗望子种质资源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 罗会英,赵琼玲,代建菊,刘海刚,段曰汤,马开华,瞿文林,沙毓沧. 2015

[8]普通杏(Prunus armeniaca)初级核心种质资源的构建及评价. 章秋平,刘威生,刘宁,张玉萍,郁香荷,孙猛,徐铭. 2009

[9]多元统计分析法在大麻资源评价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张效霏,张利国. 2018

[10]四川省籼型杂交水稻保持系的随机扩增多态性研究. 裴炎,何光华. 2000

[11]根茎冰草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车永和,杨欣明,杨燕萍,李秀全. 2008

[12]基于形态学性状和SSR标记的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特异性鉴定. 刘洪,徐振江,饶得花,鲁清,李少雄,刘海燕,陈小平,梁炫强,洪彦彬. 2019

[13]20份石斛兰资源形态学多样性研究. 李和平,何炎森,余松金. 2021

[14]国内菜用黄花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郑家祯,李和平,赖正锋,洪建基,吴松海. 2018

[15]基于形态学与SSR标记的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齐张华,李丹,姚晓文,张银东,欧文军. 2022

[16]新疆杂草黑麦居群形态学性状调查. 车永和,杨欣明,扬燕萍,李秀全,齐进会. 2008

[17]中小花型蝴蝶兰种质遗传多样性的形态与SRAP分析. 钟淮钦,钟海丰,林兵,黄敏玲,吴建设,樊荣辉. 2013

[18]紫色甘薯资源的形态学和ISSR荧光标记分析. 吴巧玉,何天久. 2022

[19]基于形态学的中华鹅观草遗传多样性分析. 高飞,柴守诚,高爱农. 2006

[20]基于形态学性状的不同种源文冠果遗传多样性分析. 田晨阳,连琼宇,姜继元,叶春秀.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