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及红菜薹农艺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唐熙雯

作者: 唐熙雯;周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方式;红菜薹;农艺性状;土壤养分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科学

ISSN: 1006-060X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29-32,37

摘要: 以冬季广泛种植的红菜薹为研究对象,在湘潭县杨嘉桥镇金福村开展了秸秆不同还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红菜薹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基肥的空白对照相比,秸秆"野外露天式"堆沤还田、秸秆"池窖式"堆沤还田和秸秆粉碎直接覆盖还田 3 种技术模式均能有效改善土壤酸碱环境,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提升耕地肥力水平,促进红菜薹的生长,3 种秸秆还田方式分别比对照显著增产 7.48%、10.35%和 6.19%.综合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方面分析,秸秆还田技术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结构并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秸秆"池窖式"堆沤还田处理效果最佳,优于秸秆"野外露天式"堆沤还田和秸秆粉碎直接覆盖还田.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秸秆深度粉碎均匀抛洒还田降低秸秆焚烧率并提高养分归还量. 李超,程凯凯,廖育林,郭立君,周峻宇,罗先富,文丽,唐海明,汤文光,汪柯,肖小平. 2021

[2]有机无机复混液体肥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小武,古丽努尔·艾合买提,王志方,杨新平,代金平,张慧涛,谢玉清,陈竞,冯蕾. 2020

[3]培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及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赵晓会,刘海轮,孙颖,和文祥,邓小成. 2011

[4]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大西洋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付华军,肖广江,简营,毛中伟. 2018

[5]不同前茬作物对攀枝花植烟区烤烟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毕鑫云,王冠,徐艳丽,曾宗梁,叶田会,李云兵,张浩林,赵方德. 2023

[6]减量施氮对蕉园土壤养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何应对,王丽霞,井涛,刘永霞,丁哲利,韩丽娜,王必尊. 2016

[7]不同棉花高粱间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研究. 魏学文,韩文风,徐勤青,王桂峰,熊世武,王占彪. 2024

[8]东北半干旱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高盼,申慧波,王宇先,蔡姗姗,徐莹莹,杨慧莹,王晨,张巩亮. 2024

[9]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 2008

[10]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徐莹莹,刘玉涛,王宇先,杨慧莹,高盼,王晨,王淑荣,徐婷. 2021

[11]无水层节水灌溉丰产沟秸秆还田对水稻、油菜产量和土壤培肥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 2009

[12]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许征宇,鲁剑巍. 2011

[13]无水层节水灌溉丰产沟秸秆还田对水稻及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 2006

[14]土壤真菌群落特征对长期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 张巩亮,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王晨,赵蕾. 2023

[15]玉豆轮作下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生长特性、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徐婷. 2022

[16]增施有机肥改善黑土物理特性与促进玉米根系生长的效果. 槐圣昌,刘玲玲,汝甲荣,闫志浩,王瑾瑜,王士超,邢婷婷,武红亮,卢昌艾,孙继英. 2020

[17]不同还田方式下有机物料有机碳分解规律研究. 迟凤琴,匡恩俊,宿庆瑞,张久明. 2010

[18]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及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 2007

[19]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养分吸收、产量及土壤培肥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 2008

[20]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玉米田双斑萤叶甲和瓢虫发生动态. 赵秀梅,王立达,郑旭,李青超,王连霞,兰英,刘悦,刘洋,刘颖,王振营.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