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原菌的核酸分析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艺贤

作者: 谢艺贤;张欣;范鸿雁;黄艳岚;杨腊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香蕉褐缘灰斑病;PCR;RAPD;鉴定;海南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04 年 25 卷 02 期

页码: 24-2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采用种的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11个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菌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1个菌株中,来自海南儋州、乐东、文昌、东方、澄迈、临高、琼海、昌江、琼山、三亚的10个菌株为Mycosphaerella fijiensis,而白沙菌株既不是M.fijiensis,也不是M.musicola,其Mycosphaerella种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将这些菌株区别为2类,支持PCR鉴定结果。本研究的鉴定结果对指导海南综合治理香蕉褐缘灰斑病的的实践有参考作用。

分类号: S436.67S432.44

  • 相关文献

[1]应用RAPD标记技术鉴定香蕉褐缘灰斑病菌. 张欣,谢艺贤,范鸿雁. 2004

[2]海南岛番木瓜和扶桑上粉虱传双生病毒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车海彦,罗大全,杨旭光,符瑞益,叶莎冰. 2005

[3]海南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主要栽培品种的RAPD分析. 王家保,邓穗生,刘志媛,刘玲枝,杜中军,徐碧玉,陈业渊. 2006

[4]简单实用的分子标记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李玥莹,杨立国,刘世强,彭霞. 2000

[5]莪术种质资源的RAPD-PCR分析. 刘双利,王晓慧,姜程曦,袁玮,张金华. 2016

[6]分子标记在丛枝菌根研究中的应用. 孙向伟,王晓娟,张贵启,高飞翔,沈禹颖,金樑. 2009

[7]分子标记在丛枝茵根研究中的应用. 孙向伟,王晓娟,张贵启,高飞翔,沈禹颖,金樑. 2009

[8]影响小麦RAPD稳定性的试验技术研究. 程继红,成卓敏,慕小倩. 2001

[9]小麦叶片直接用于PCR和RAPD反应的方法. 汪秀峰,杨剑波,吴丽芳,李莉,向太和. 2002

[10]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初步研究. 戚华雄,杨蜀兰,王斌,卢兴桂. 1999

[11]烟草RAPD双引物与单引物PCR扩增多态性效率的比较分析. 李延坤,陶爱芬,祁建民,周东新,王涛,张广庆,危成林,兰涛,陈顺辉. 2010

[12]利用RAPD对中国热带地区疫霉菌分类的初步研究. 郑服丛,ElaineWard. 1998

[13]大豆白化致死突变系的发现与分析. 刘昭军,李希臣,刘丽艳,刘琦,李铁,陈伊里. 2005

[14]我国植物青枯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组群划分. 何礼远,徐进. 2003

[15]谷类作物半粒种子的PCR分析及其在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翟文学,陆朝福,朱立煌,杨文才,赵开军. 1996

[16]利用RPAD对中国热带地区疫霉菌分类的初步研究. 郑服丛,Ward.,E. 1998

[17]海南17个辣椒品种对青枯病抗性的评价. 周洋,佘小漫,蓝国兵,于琳,金宝红,何自福. 2020

[18]海南菠萝几种叶部真菌病害研究. 罗志文,范鸿雁,李向宏,刘银叶,华敏,王祥和,余乃通,周文静,何凡. 2012

[19]海南省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鉴定. 漆艳香,谢艺贤,张欣,蒲金基,张辉强. 2006

[20]海南热带牧草真菌病害调查(Ⅱ). 刘晓妹,刘文波,丁晓帆,蒲金基.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