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植物冬季治理重金属效果研究(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青峰
作者: 武小芬;刘军;易志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植物;重金属;钝化剂;治理
期刊名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ISSN: 1009-4229
年卷期: 2015 年 04 期
页码: 691-696
摘要: 通过5种植物、基质、钝化剂、重金属浓度对4种重金属吸附能力的正交试验研究表明:伞竹对4种重金属(Cu、Hg、Pb、Zn)综合吸收量为5种植物中效果最好,麦冬次之;EDTA对植物重金属吸收量抑制效果最优,4种钝化剂的治理效果依次为:EDTA>石灰>有机肥>硅肥;珍珠岩最有利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5种基质对重金属的治理效果依次为:珍珠岩>菌渣>土壤>炉渣>河沙;并且以重金属低浓度污染时植物净化效果较为显著。通径分析表明:植物品种的重金属吸收浓度比植物的生物产量在吸收重金属过程中更重要。
分类号: X173
- 相关文献
[1]5种植物冬季治理重金属效果研究. 武小芬,刘军,易志龙. 2014
[2]不同钝化剂修复镉污染稻田及其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冯敬云,聂新星,刘波,李方敏,杨利. 2021
[3]不同钝化剂对贵州典型黄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 瞿飞,范成五,刘桂华,陈晓燕,秦松. 2019
[4]不同钝化剂对鸡粪堆肥重金属钝化效果及其腐熟度指标的影响. 栾润宇,高珊,徐应明,纪艺凝,闫翠侠,孙约兵. 2020
[5]不同钝化产品对水稻生产中镉、铅、砷的钝化效果. 杨西帆,郭彬,裘高扬,刘俊丽,童文彬,杨海峻,祝伟东,毛聪妍. 2024
[6]好氧高温猪粪堆肥中重金属砷、铜、锌的形态变化及钝化剂的影响. 何增明,刘强,谢桂先,荣湘民,彭建伟,宋海星,李莲芳,苏世鸣. 2010
[7]三种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和羊肚菌子实体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肖银润,马吉平,王赟萍,王素贞,钟国祥,熊小文,张诚. 2024
[8]基于籽粒Cd消减率与边际效率评价Cd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 郑涵,安平,段淑辉,王萌,李杉杉,李晓越,孟楠,陈世宝. 2018
[9]钝化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瞿飞,范成五,刘桂华,胡岗,陈江博,秦松. 2017
[10]不同钝化剂对大白菜产量和吸收Cu、As、Cd、Pb的影响. 杜彩艳,孙秀梅,鲁海燕,毛妍婷,孙曦,马桂梅,普继雄,熊艳竹. 2023
[11]农田土壤重金属外源识别及安全利用技术筛选-以宜宾市筠连县部分区域为例. 何明江,李章涛,上官宇先,喻华,陈琨,周子军,郭松,林凯,毛美熹,曾祥忠,秦鱼生. 2024
[12]果树重金属污染研究综述. 李金强,袁启凤,李向林. 2010
[13]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概述. 张秋芳. 2000
[14]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张国印,王丽英,孙世友,王志军. 2003
[15]福建省农业土壤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 蔡顺香. 2017
[16]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 吴大付,任秀娟,朱东海,王润青,马艳华. 2015
[17]基于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植物中5种重金属元素. 马丽慧,许浩,张蕾蕾,王文帆,吴旭东. 2023
[18]再生水灌溉下重金属在植物-土壤-地下水系统迁移的研究进展. 李中阳,樊向阳,齐学斌,杜臻杰,朱东海. 2012
[19]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张贵龙,任天志,郝桂娟,高文永,刘青丽,鞠占杰. 2007
[20]河北省典型污灌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累积特征研究. 茹淑华,张国印,王凌,孙世友,耿暖.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水稻新品种辽粳192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姚继攀;蒋洪波;刘博;梁传斌;刘军;沈枫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辽粳1922;选育;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
川西高原糯性青稞新品种-康青糯2号
作者:詹瑞玲;谢世刚;李健;江谧;张英;杨开俊;涂洋;朱华忠;刘军;吴定强;刘廷辉
关键词:
-
铁路冷链物流运输鲜活农产品的发展研究
作者:张晨博;沈卓群;刘军
关键词:铁路冷链物流;鲜活农产品;运输;规划;建议
-
辐照-水热处理制备油茶壳低聚木糖的脱色工艺与抗氧化性研究
作者:沈晓岩;陈亮;齐慧;刘安;魏东宁;邓明;王克勤;武小芬
关键词:辐照-水热处理;低聚木糖;活性炭;结构分析;抗氧化
-
沅江芦笋低聚木糖制备工艺优化、结构鉴定及抗氧化性研究
作者:陈佩瑶;周辉;王锋;张博宁;武小芬;张春艳
关键词:沅江芦笋;低聚木糖;制备工艺;响应面;结构鉴定;抗氧化性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湘西地区产业振兴的机遇·挑战与路径-以怀化市鹤城区为例
作者:钱炬炬;皮向红;陈丽桦;刘军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振兴;湘西地区
-
六种市售豆豉的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作者:覃芳丽;王思远;邹宇晓;黎尔纳;穆利霞;刘军;邢东旭
关键词:豆豉;鲜味;挥发性风味物质;感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