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对虾4个地理种群自交与杂交F_1的形态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苗苗

作者: 孙苗苗;黄建华;杨其彬;周发林;苏天凤;江世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斑节对虾;杂种;形态特征;多元分析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12 年 36 卷 10 期

页码: 1512-15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三亚(S)、泰国(T)、印尼(Y)和非洲(F)4个斑节对虾地理群体的形态亲缘关系,实验运用多元分析方法,采用8个测量性状4个斑节对虾地理群体杂交与自交的10个F1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亚和非洲杂交SF(S♀×F♂)与泰国和非洲杂交TF(T♀×F♂)的F18个性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以S、T、Y为亲本的7个杂交与自交F1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斑节对虾形态特征主成分分析,共构建了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2.54%。主成分1主要反映了斑节对虾第三腹节长(TSL)、第二腹节长(SSL)、第六腹节长(SISL)和头胸甲宽(CW)特征,方差贡献率48.15%;主成分2反映了体长与头胸甲长的变化,方差贡献率24.39%。10个F1辨别准确率较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ST(S♀×T♂)、TS(T♀×S♂)、TT(T♀×T♂)的F1形态距离最近,首先聚为一支,SF、TF、YF(Y♀×F♂)的F1形态距离较近,聚为另一支。

分类号: S968.22

  • 相关文献

[1]斑节对虾南海1号和非洲品系自交、杂交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蔡云川,江世贵,孙苗苗,黄建华,杨其彬,姜松,杨丽诗,邱丽华,周发林. 2016

[2]中华草龟(♀)与中华花龟(♂)杂种F_1形态特征及其父母本的比较. 贺刚,何力,方春林,许映芳,汪登强,费春平. 2011

[3]黄喉拟水龟(♀)与三线闭壳龟(♂)杂交后代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父母本的比较研究. 潘德博,陈昆慈,朱新平,郑光明,刘毅辉. 2009

[4]中国(鳝)群体形态学初步研究. 张红艳,高天翔,李健,潘晓哲,张辉,张岩. 2013

[5]中国对虾“黄海1号”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的形态特征比较. 李朝霞,李健,王清印,何玉英,刘萍. 2006

[6]中国群体形态学初步研究. 张红艳,高天翔,李健,潘晓哲,张辉,张岩. 2013

[7]中国(鱼喜)群体形态学初步研究. 张红艳,高天翔,李健,潘晓哲,张辉,张岩. 2013

[8]选育家禽高抗配套品系的研发与思考. 李东,赵薇,陈印权,孙素兰. 2013

[9]脆茎基因在水稻亚种间杂种后代中的遗传. 吕川根,宗寿余,赵凌,漆庆明,邹江石,池桥宏. 2004

[10]不同栽培条件对小麦杂种后代性状表现的影响. 杨崇力,丁厚栋. 1991

[11]玉米-大刍草杂种F_1籽粒品质杂种优势分析. 陈菁. 2017

[12]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杂种F_1的细胞遗传学分析(英文). 明东风,王秀芹,付琪,赵庆玮,赵逢涛,王玉海. 2011

[13]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杂种F_1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明东风,王秀芹,付琪,赵庆玮,赵逢涛,王玉海. 2011

[14]甘蓝型油菜细胞雄性不育材料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 王华,戴凤. 1999

[15]Ta1核不育基因对杂种一代的遗传效应. 陆维忠. 1985

[16]水稻籼更杂种一代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研究. 董彦君,张云康. 1997

[17]论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利用. 赵吉平,任杰成,郭鹏燕,许瑛,任超. 2018

[18]短枝型苹果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筛选. 张朝红,杨凤秋,陈东玫,赵同生,赵国栋,李扬,赵永波. 2018

[19]普通小麦与沙生冰草,根茎冰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其细胞遗传学研究. 李立会. 1991

[20]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1代形态差异分析. 贺刚,徐金根,何力,吴斌,方春林,喻亚丽,费春平.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