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牵牛花朵大小及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林霞

作者: 张林霞;张蔚;张书婷;孙苗苗;张晓敏;李志能;刘国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矮牵牛;花朵大小;遗传分析;相关性分析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118-1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究矮牵牛花朵大小的遗传规律,以大花型和小花型矮牵牛高代自交系为亲本构建四世代遗传群体(P1、P2、F1、F2),对花朵大小遗传特征进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并将F1植株与中花型矮牵牛W115株系进行杂交,验证遗传规律。同时以F2群体为材料,对花径、萼片长、叶片长等23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矮牵牛大花对小花性状符合2MG-A模型,即由2对加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95.38%;大、小花杂交F1与中花W115进一步杂交,后代出现大花与中花性状分离(1∶1),且中花植株的叶片和苞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大花植株(P<0.01)。大花×小花F2群体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7.67%~59.93%,平均22.3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部性状、叶部性状以及两者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花径与其他器官大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部分植株性状呈显著负相关。

分类号: S681.9

  • 相关文献

[1]矮牵牛长柱头性状遗传分析. 孙功,沈向群,杨宜忱,郭春. 2011

[2]RIL群体中大豆籽粒脂肪酸组分QTL分析. 王茜,刘兵强,贾馨元,杨庆,黄冀楠,史晓蕾,杨春燕,陈庆山. 2023

[3]结球甘蓝植株相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及相关性分析. 王万兴,刘玉梅,袁素霞,方智远,杨丽梅,庄木,张扬勇,李占省,孙培田. 2014

[4]蓝藻沼液对矮牵牛生长和观赏品质的影响. 佘旭东,刘凤军,宋英,沈明星. 2013

[5]不同基因型矮牵牛高频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吕晋慧,王玄,王媛,杨明霞. 2011

[6]主成分分析法在矮牵牛种苗质量评价上的应用. 刘洪见,郑坚,张旭乐,陈义增,钱仁卷,张庆良,章莉莉. 2017

[7]矮牵牛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 鲁娇娇,陶承光,王平. 2009

[8]矮牵牛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 鲁娇娇,张青,王平,侯超. 2013

[9]F3′5′H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与矮牵牛遗传转化. 司爱君,祝建波,李吉莲,邓福军. 2008

[10]矮牵牛花药培养的研究. 庞海峰,王平,姜策. 2007

[11]矮牵牛同源多倍体诱导及其初期表型差异分析. 蒋卉,袁欣,冯乃馨,张晶,李艳敏,符真珠,高杰,董晓宇,王慧娟,王利民,张和臣. 2019

[12]土壤水分调控对矮牵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白艳荣,蒋亚莲. 2019

[13]矮牵牛BBX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对不同光质的表达响应. 符真珠,蒋卉,王锐,王慧娟,李艳敏,徐梦岚,晁亚琮,董晓宇,高杰,王利民,张和臣. 2021

[14]矮牵牛F3'5'H基因在花瓣呈色中的作用解析. 符真珠,王锐,张泰然,王慧娟,高杰,李艳敏,蒋卉,王利民,袁欣,李彦邦,张和臣. 2021

[15]盆栽矮牵牛氮肥适宜用量研究. 杨正涛,刘东升,郝亮,马征,董晓霞,郑福丽,别庆福,张柏松,徐兴振. 2020

[16]转查耳酮合酶基因矮牵牛共抑制的研究. 李艳,惠有为,张仲凯,黄兴奇,李毅. 2001

[17]矮牵牛查尔酮黄烷酮异构酶(chiA)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测序. 范惠琴,姚泉洪,黄晓敏,彭日荷. 1998

[18]上海矮牵牛(Petunia hybrida)病毒病的毒源鉴定. 周正来,袁贤溶,汪树俊,蒋震同. 1993

[19]龙园系列矮牵牛新品种‘元首’、‘白蝶’、‘乐娃’. 贾兰虹,孟丽芬,鹿英杰,张毓. 2006

[20]矮牵牛的组织培养. 白玛玉珍,刘正玉,达瓦卓玛.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