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幼苗耐Mn~(2+)胁迫的QTL及其互作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淑珍

作者: 王淑珍;庄杰云;沈圣泉

作者机构: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水稻;耐Mn~(2+);胁迫;QTL定位;上位性效应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07 年 5 卷 06 期

页码: 43-4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群体及其遗传图谱,采用纸培法育苗和培养,以基本营养液为对照(CK),100 mg/L Mn~(2+)为胁迫处理,用培养20d的幼苗感Mn~(2+)指数[(对照苗高-处理苗高)/对照苗高×100]作为评价指标,进行耐Mn~(2+)胁迫的主效应和上位性效应QTL检测。结果表明,RIL群体幼苗生长受Mn~(2+)胁迫的抑制作用明显,株系间对其胁迫反应差异较大。试验共检测到2个与耐Mn~(2+)胁迫有关的主效应QTL (qRMC-5和qRMC-6-2),表型贡献率分别为6.03%和6.82%,耐Mn~(2+)胁迫有效基因均来自于父本密阳46。试验还对幼苗耐Mn~(2+)胁迫的上位性互作进行分析,检测到5对上位性效应QTL,涉及第1、2、3、6、7、9和10等7条染色体,总表型贡献率达28.69%,表明幼苗耐Mn~(2+)胁迫的上位性QTL不仅普遍存在,且对耐Mn~(2+)有良好的效果。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幼苗耐Al~(3+)胁迫的QTL定位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舒小丽,包劲松,夏英武. 2006

[2]稻米淀粉黏滞性QTL定位及其G×E互作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舒庆尧,包劲松,吴殿星,夏英武. 2005

[3]水稻柱头外露率QTLs定位及其互作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包劲松,舒庆尧,夏英武. 2006

[4]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苗高QTL定位和上位性效应分析. 张龙廷,吴静,熊喜娟,董景芳,张少红,赵均良,刘自强,杨梯丰. 2023

[5]水稻分蘖最大角度的QTL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包劲松,郑康乐,夏英武,舒庆尧. 2005

[6]水稻种子耐贮藏性QTL主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王淑珍,杨国花,夏英武. 2005

[7]水稻苗期耐高Mn~(2+)胁迫的QTL及其互作检测. 王淑珍,沈圣泉,庄杰云. 2007

[8]水稻苗期耐高Cu~(2+)胁迫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舒庆尧,夏英武. 2006

[9]水稻米粒延伸性QTLs定位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王淑珍,舒庆尧,包劲松,夏英武. 2005

[10]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穗部性状QTL鉴定. 刘进,姚晓云,刘丹,余丽琴,李慧,王棋,王嘉宇,黎毛毛. 2019

[11]水稻幼苗对多浓度Fe~(2+)胁迫的QTL联合检测. 叶红霞,李梅,庄杰云,沈圣泉. 2007

[12]水稻OsGRAS1启动子的克隆及多样性分析. 丁雪峰,刘鸿艳,罗利军. 2010

[13]拔节期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甄博,周新国,陆红飞,李会贞. 2018

[14]不同光周期及不同胁迫对水稻OsHGO基因表达的影响. 陈彦成,赵杨,刘之熙,黄丽华,任春梅. 2019

[15]外源6-BA对缺镁胁迫下两优培九幼苗的缓解效应. 杨艳华,陈国祥,刘少华,王娜,王贵民,吕川根. 2003

[16]硫素营养胁迫对水稻根系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张秋芳,彭嘉桂,林琼,章明清. 2008

[17]水稻Dof基因家族的组织表达谱及胁迫诱导表达特征分析. 周淑芬,颜静宛,刘华清,林智敏,陈睿,杨绍华,王锋. 2012

[18]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对水稻孕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甄博,周新国,陆红飞,李会贞. 2019

[19]水稻品种特优12在苏打盐碱处理下数字表达谱分析. 宋广树,朱秀侠,孙蕾,吕庆雪,孟令聪. 2015

[20]旱涝交替胁迫对粳稻分蘖期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陆红飞,郭相平,甄博,乔冬梅,周新国,王振昌,刘春成,杨泊.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