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稻区弱感光型单季稻的抽穗期基因组合探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得润

作者: 黄得润;张振华;樊叶杨;王世林;庄杰云;朱玉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单季稻;弱感光型;抽穗期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23 年 29 卷 003 期

页码: 41-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在"双改单"趋势不可避免、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选育弱感光型单季稻品种,可缓解单季稻播种期及移栽期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有助于稳定并提升单季稻种植面积,从而提高耕地利用率.本研究应用具有hd1Ghd7同质背景的籼稻恢复系D71和中恢161配组衍生的重组自交系,开展分期播种试验,分析DTH8和Hd2各基因型组合的抽穗期变化,筛选弱感光型基因组合.结果显示,在hd1Ghd7背景下的DTH8和Hd2各基因型组合中,dth8hd2和dth8Hd2组合无论播种早晚均表现较短的抽穗期.而DTH8Hd2和DTH8hd2呈现出弱感光性:早播时抽穗期长,保证光温资源的充分利用;迟播时抽穗期缩短,避免秋冬季低温对灌浆结实的影响.尤其是DTH8Hd2组合,早播时其抽穗期较DTH8hd2更长,对光温资源利用更加充分.研究结果为弱感光型单季稻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11.03

  • 相关文献

[1]弱感光型杂交稻吉丰优3550抽穗期性状QTL分析. 李彦婷,李金华,柳武革,付崇允,廖亦龙. 2016

[2]优质抗稻瘟病弱感光型杂交晚稻新组合泰丰优55. 朱满山,黄慧君,王丰,刘振荣,柳武革,廖亦龙,李金华,陈建伟. 2013

[3]弱感光型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广泰优6355的选育. 吴海,柳武革,李越,王丰,高顺利,李金华,王水俊,窦梓源,李镭,张志荣. 2024

[4]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博优998的选育与应用. 黄慧君,符福鸿,李传国,黄健文,吴玉坤,梁世胡,黄德娟. 2002

[5]晚籼弱感光型杂交稻遗传型的适应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廖亦龙,符福鸿,王丰,李传国,李曙光,梁世胡,黄德娟,刘振荣. 1999

[6]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博优998的产量等性状评价. 陈友订,李传国. 2000

[7]优质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秋优452. 黄德娟,柳武革,符福鸿. 2005

[8]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博优122的评价和利用. 李传国,符福鸿,陈坤朝,肖植雄,梁世胡,黄健文,吴玉坤,陈志远. 2000

[9]弱感光型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龙丰优826的选育与应用. 邓国富,戴高兴,周维永,周萌,梁海福,梁世荣,陈仁天,陈荣林. 2019

[10]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绿永优115. 符策强,韩义胜,孟卫东,岑新杰,云勇. 2012

[11]丰田1A所配杂交稻组合特点及新组合丰田优1999的选育与应用. 夏州藩,李冬秀,黄兵,夏志凡,骆斌,梁曼玲,黄运川,粟学俊,韦宇. 2024

[12]优质弱感光型杂交晚籼新组合秋优998. 黄慧君,符福鸿,李传国,梁世胡,黄德娟,朱满山. 2003

[13]红薯品种桂引薯9号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韦本辉,陆柳英,申章佑,刘斌,李艳英,胡泊,吴延勇. 2012

[14]优质高产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龙丰优9115的选育及应用. 邓国富,戴高兴,周维永,梁海福,周萌,陈仁天,陈荣林. 2019

[15]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博优368.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梁世胡,李传国,王丰. 2005

[16]山区稻田"一优两高"新途径-香菇一单季稻万元千斤粮关键技术介绍. 许德海. 1994

[17]常规单季稻单株群体的高产高效性. 赵强基,郑建初,曹建新,袁从祎. 1987

[18]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药剂防控与保产效果. 赵敏,陈建明,严成其,李荣,黄元杰,梁伟芳,周洁,余初浪,黄坚. 2016

[19]单季稻品种生产力与生态特性的演进趋向. 赵强基,郑建初,袁从禕. 1985

[20]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在浙江省不同稻区的实践. 郑许松,钟列权,王会福,陈方景,成丽萍,徐启强,李阳,钟旭华,吕仲贤.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