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稻田紫云英作冬绿肥的增产节肥效应与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嵩涓

作者: 高嵩涓;周国朋;曹卫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田;紫云英;增产;节肥;土壤碳氮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0 年 26 卷 012 期

页码: 2115-21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对我国南方稻田紫云英作冬绿肥以及紫云英与稻草共同利用的增产和节肥效应及其植物营养学、土壤微生物学等相关作用机制进行综述.2008—2019年间开展的11个联合定位试验结果(n=930)表明,冬种紫云英在不减肥或者减肥20%条件下增产效果显著,水稻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6.53%和4.15%;在减施40%化肥时可保障水稻与常规施肥相比不减产.紫云英的增产和节肥效应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强,5个联合定位试验连续7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冬种紫云英减施40%化肥条件下,紫云英种植第一年相对常规施肥增产0.87%,至种植第7年增幅为3.98%.紫云英与稻草联合利用是近些年稻区推行的重要技术模式,2016—2019年间开展的7个联合定位试验结果(n=342)表明,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相对于单独稻草还田,水稻产量增加了11.71%.本文分别从优化水稻产量构成、促进水稻养分吸收、提升土壤肥力3方面阐释了紫云英作冬绿肥的增产、节肥机制.稻田冬种紫云英可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优化了产量构成.与常规施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的水稻吸氮量增加了6.4%~6.9%,氮肥利用率提高了6.6%~31.1%.稻田种植紫云英使土壤碳、氮库得到培育,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转化酶活性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土壤物理性状明显改善.以有机质和全氮为例,相比常规施肥处理,种植翻压紫云英后减施20%和40%化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3.95%和4.15%,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22%和1.74%.在紫云英调控土壤微生物及氮转化机制方面,冬种绿肥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强与微生物活性密切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并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功能微生物影响土壤养分循环.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可提高土壤固氮菌丰度,通过合理的调控措施可优化紫云英的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对冬绿肥的响应在不同类型土壤中有较大差异,碱性水稻土中冬种绿肥可通过抑制硝化作用降低氮素淋失风险,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是冬绿肥影响硝化作用的重要机制.通过近十多年来的研究,逐渐明晰了我国南方稻田冬种紫云英的增产、节肥效应及其机制,为今后稻田绿肥的效应与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节肥增产潜力研究. 王永亮,王琦,杨治平,郭军玲,郭彩霞,张建杰. 2017

[2]稻田对池塘养殖肥水的吸收利用效果研究. 周元,朱建强,李谷,吴启侠. 2011

[3]紫云英不同时期还田部分替代化肥对氨挥发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胡中泽,衣政伟,王安,杨大柳,张岳芳,陈留根,王显. 2021

[4]种植利用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张珺穜,曹卫东,徐昌旭,刘佳. 2012

[5]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杜君,孙克刚,和爱玲,张运红,孙克振. 2015

[6]不同冬季作物对稻田蚯蚓及蚯蚓粪产量的影响. 李超,赵杨,郭立君,程凯凯,唐海明,黄敏,汤文光,文丽,汪柯,崔婷,肖小平. 2021

[7]减施20%化肥下绿肥翻压量对江西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张磊,徐昌旭,刘佳,李顺,高嵩涓,曹卫东. 2022

[8]稻田豆科冬季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李忠义,何铁光,蒙炎成,韦彩会,唐红琴. 2018

[9]稻田种植利用紫云英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 卜容燕,韩上,唐杉,李敏,王慧,程文龙,张晓冬,曹卫东,刘颖颖,武际. 2020

[10]放牧管理对西藏高寒沼泽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碳氮的影响. 曲广鹏,参木友,赵景学,田莉华. 2016

[11]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分布的影响. 于成,贾婷婷,庞晓攀,郭正刚. 2016

[12]洞庭湖区典型稻田玉米水稻轮作下土壤-作物系统对施氮措施的响应. 房康睿,龙世平,彭斯文,陈山,廖育林,徐新朋,赵士诚,仇少君,何萍,周卫. 2024

[13]农田土壤紧实度研究进展. 杨世琦,吴会军,韩瑞芸,杨正礼. 2016

[14]田菁翻压还田对滩涂土壤碳氮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朱小梅,王甫同,邢锦城,王建红,刘冲,赵宝泉,温祝桂,董静,贺亭亭,洪立洲. 2021

[15]洱海流域稻油轮作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杨佩文,李铭刚,张庆,付斌,何翔,邹雪峰,胡万里,朱红业. 2021

[16]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土壤水碳氮耦合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日平,赵沛义,韩云飞,刘小月,杜二小,高宇,任永峰,李焕春,张鹏. 2021

[17]滴灌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王金丽. 2012

[18]滴灌施肥条件下设施蔬菜施肥效应研究. 李明悦,朱静华,廉晓娟,高伟,宁晓光,高贤彪. 2013

[19]自动灌溉施肥模式对温室黄瓜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张金良,梁新书,廉晓娟,杨军,王正祥,张余良,王艳. 2017

[20]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海南哈密瓜种植中的应用. 李孝鉴,孟庆忠.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