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秸秆还田下水稻土铁氧化物形态对团聚体稳定性的贡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冰洁

作者: 李冰洁;邹洪琴;黄晶;高菊生;廖楚芊;段英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铁氧化物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4 年 30 卷 012 期

页码: 2237-22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铁氧化物是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过程中重要的无机胶结剂。研究长期秸秆还田下土壤团聚体中铁氧化物形态及分布的变化,以进一步阐明长期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的机理。【方法】基于湖南祁阳红壤实验站2012年开始进行的双季稻长期定位试验,采集连续11年秸秆不还田(NPK)、仅早稻秸秆还田(NPKRS1)及早稻秸秆和晚稻秸秆均还田(NPKRS2)处理的原状土,通过干湿筛法分离土壤团聚体(粒径>2、0.25~2、0.053~0.25和<0.053 mm),测定了团聚体中络合铁(FePP)、非晶形铁氧化物(FeHH)和晶形铁氧化物(FeDH)含量,并分析了团聚体中3种铁氧化物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与NPK处理相比,NPKRS1和NPKRS2处理均显著提高了>2 mm团聚体质量百分含量,降低了0.25~2 mm的团聚体质量百分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分别显著提高了41.8%和57.2%,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显著提高了32.8%和36.3%(P<0.05)。长期秸秆还田后,所有铁氧化物含量在0.053~0.25 mm团聚体中均显著提高;FeHH含量在<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没有显著变化,在其他粒级团聚体中显著增加了13.9%~56.0%。>0.053 mm团聚体中FeHH含量和0.053~0.25 mm团聚体中FePP、FeDH含量均与团聚体MWD呈显著正相关(P<0.05),<0.053 mm团聚体中FePP含量和0.25~2 mm团聚体中FeDH含量均与团聚体MWD呈显著负相关。>2 mm团聚体中FeHH、0.25~2 mm团聚体中FeDH、0.053~0.25 mm团聚体中FePP、0.25~2 mm团聚体中FeHH、0.053~0.25 mm团聚体中FeDH、<0.053mm团聚体中FePP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分别解释了团聚体MWD变异的5.8%、5.7%、5.7%、5.4%、5.3%、4.5%。【结论】长期秸秆还田促进络合铁和晶形铁氧化物在0.053~0.25 mm团聚体中的富集,促进非晶形铁氧化物在>0.053 mm团聚体中的富集,有利于>2 mm团聚体的形成,从而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分类号: S152%S141.4

  • 相关文献

[1]长期紫云英还田与化肥配施下水稻土团聚体中铁氧化物的演变规律. 谢坤,耿明建,聂军,鲁艳红,廖育林,黄丽. 2023

[2]保护性耕作对丘陵区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唐晓红,魏朝富,吕家恪,罗友进,谢德体,潘根兴,曾希柏. 2009

[3]秸秆还田量对半干旱区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刘晖,吴红艳,冯建,王智学,胡琴琴,于淼. 2024

[4]外源秸秆添加对红壤及黑土有机碳固定的影响. 石含之,熊振乾,曹怡然,吴志超,文典,李富荣,李冬琴,王旭. 2024

[5]水铁矿结构稳定性及对砷固定研究与展望. 杨忠兰,曾希柏,孙本华,白玲玉,苏世鸣,王亚男,吴翠霞. 2020

[6]长期施肥稻田土壤团聚体内氧化铁分布特征及其与有机碳的关系. 王莹,尧水红,李辉信,张斌. 2013

[7]玉米秸秆覆盖与深翻两种还田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固持的影响. 梁尧,蔡红光,杨丽,程松,张水梅,袁静超,刘剑钊,刘松涛,任军. 2021

[8]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孟庆英,邹洪涛,韩艳玉,张春峰. 2019

[9]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基于多级团聚体结构的物理和化学保护作用. 刘思佳,关松,张晋京,任军,蔡红光,安娜,宋欣蔚. 2019

[10]秸秆还田对银北盐碱地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李磊,朱志明,王旭,吴霞,樊丽琴,纪立东. 2023

[11]大兴安岭南麓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分析. 刘战勇,张佳倩,张向前,厉雅华,迟文峰,张德健. 2023

[12]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青霞,李美霖,陈喜靖,苏瑶,喻曼,沈阿林. 2020

[13]成都平原冲积水稻土土壤酶活性对轮作模式与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 杨琼会,樊红柱,李富程,曾祥忠,周子军,秦鱼生. 2021

[14]秸秆还田和腐熟有机肥对水稻土培肥效果对比分析. 吕贻忠,张凤荣,肖小平,刘沫. 2008

[15]秸秆还田和免耕对水稻土微形态特征的影响. 舒丽,刘定辉,陈尚洪. 2008

[16]耕作与秸秆还田深度变化对不同土层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于洪久,王根林,段衍,刘峥宇,时妍,刘沣漫,王伟,邱广伟,孙磊,李玉梅. 2024

[17]铝同晶替代对水铁矿向赤铁矿转化的影响. 李葳,王文涛,殷辉. 2021

[18]铁氧化物影响下生物质炭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莹,夏丽丹,包明琢,张燕林,周垂帆. 2021

[19]一株嗜水气单胞菌HS01的偶氮还原脱色特性. 武春媛,李勤奋,周顺桂,李芳柏. 2013

[20]典型铁氧化物对Cu(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张是洲,唐学芳,吴勇,张启蒙,谢政.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