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不育系科丰A显性早熟性的遗传机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宇龙
作者: 肖宇龙;余传元;雷建国;李马忠;江玲;万建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早熟显性;抽穗期;基因型;遗传机制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9 年 23 卷 03 期
页码: 271-2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科丰A表现出早熟性,该不育系与晚籼恢复系所配组的F1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显性早熟现象。为了解该不育系显性早熟性的遗传机制,利用一整套抽穗期感光基因近等基因系EG0~EG7、ER、LR、T65、T65Eb、T65Ebm、T65m、NIL(Hd1)和NIL(Hd4)等对科丰A抽穗期感光基因的基因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科丰A的抽穗期基因型为E1E1e2e2E3E3Se-1uSe-1uEf-1Ef-1,并带有感光基因E1的显性抑制基因(暂定名为Su-E1)和感光基因Se-1u的隐性抑制基因(i-Se-1)。分析了由该不育系配组的杂种F1表现早熟现象的原因,并探讨了科丰A所带早熟相关基因的育种利用价值。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我国华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遗传分析. 魏祥进,江玲,徐俊锋,陆广文,王洪俊,王智权,翟虎渠,万建民. 2009
[2]早熟显性不育系川作8A的选育与应用. 曾宪平,刘雪娥. 2017
[3]高梁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研究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邹剑秋,李獺莹,朱凯,王艳秋. 2010
[4]高抗性淀粉水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周新桥,陈达刚,郭洁,刘传光,陈友订. 2020
[5]八倍体小黑麦耐盐细胞产生的遗传机制. 王小军,鲍文奎. 1998
[6]禾本科作物芒遗传研究进展. 亓斐,邢丕一,鲍印广,王洪刚,李兴锋. 2020
[7]鼠类对抗凝血类灭鼠剂抗药性的遗传机制. 李宁,王大伟,刘晓辉. 2016
[8]牛、绵羊角的遗传定位及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何晓红,蒋琳,浦亚斌,赵倩君,马月辉. 2021
[9]高粱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研究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邹剑秋,李玥莹,朱凯,王艳秋. 2010
[10]黄瓜白粉病抗性遗传机制的研究. 张素勤,顾兴芳,张圣平,邹志荣. 2005
[11]柑橘的钾营养研究进展. 苑平,吴娟娟. 2017
[12]云南粳亚种生态群间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 曾亚文,申时全. 2004
[13]水稻广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其利用. 朱义旺,刘华清,周淑芬,林雅容,孙庆山,王锋. 2015
[14]鼠类对抗凝血类灭鼠剂抗药性的遗传机制. 李宁,王大伟,刘晓辉. 2016
[15]大豆抗孢囊线虫病新品种选育及遗传机制研究. 宋书宏,苏黎,蔺瑞明,陈艳秋,董丽杰. 2000
[16]大豆A3亚基低含量种质的初步分析和遗传机制的研究. 周莎莎,邱丽娟. 2008
[17]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构建的置换机制及遗传效应分析. 杨德卫,郑向华,程朝平,叶宁,黄凤凰,叶新福. 2017
[18]植物叶缘锯齿调控的研究进展. 郑健,潘继红,余卫霖,宋云连,毕珏,凌铭蔚,王跃全,高贤玉,张惠云,罗心平. 2023
[19]矮秆大豆株高遗传及主茎节间长度相关分析. 闫昊,刘宝泉,王博. 2009
[20]分子标记在高粱研究中的应用. 张春宵,王晶,王凤华,李晓辉.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水稻糯性突变体r162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作者:何羽喆;徐善斌;陈彦宇;杨雪;段二超;滕烜;王益华;董慧;万建民
关键词:水稻;稻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Waxy(Wx)基因;颗粒结合淀粉合酶Ⅰ
-
江西省双季稻"早籼晚粳"种植模式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研究
作者:乐丽红;黄梅梅;何虎;帅鹏;杨宙;邱在辉;肖宇龙;刘凯丽;蔡辉;杨红兰;何峰;胡雨;平先良
关键词:早籼晚粳;生育期;温光利用;栽培模式;周年;产量;经济效益
-
作物种业发展趋势与对策分析
作者:李新海;路明;郑军;谷晓峰;邱丽娟;黎裕;马有志;万建民
关键词:作物;种业;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发展路径
-
氮肥增效剂对水稻叶片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帅鹏;杨宙;胡兰香;束爱萍;肖宇龙;孙明珠;何虎
关键词:氮肥增效剂;水稻;保护酶活性;产量
-
广西野生稻Y11抗白背飞虱QTL定位
作者:杨明;李丹婷;范德佳;谭嵩娟;程遐年;刘裕强;万建民
关键词:水稻;白背飞虱;数量性状基因座;基因定位
-
分子植物育种助推南繁种业转型升级
作者:张兴平;钱前;张嘉楠;邓兴旺;万建民;徐云碧
关键词:种业;南繁;异地选择;转型升级;分子育种
-
三系杂交水稻中杂种优势位点的发掘与简要遗传分析
作者:王智权;唐书升;罗鑫;王晓玲;肖宇龙;余传元
关键词:三系杂交水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杂种优势位点;微效Q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