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法杂交稻65396在我国一季稻区的制种播差期决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克敏

作者: 姚克敏;杨学斌;顾显跃;邹江石;吕川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稻;稳定不育期;育性转换指标;制种播差期;生育期模型

期刊名称: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ISSN: 32-1164/P

年卷期: 2000 年 23 卷 01 期

页码: 16-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具有超高产水平的两系杂交稻 6 5 396 (培矮 6 4 s× E32 )为研究对象 ,在分析母本不育系培矮 6 4 s用作单季稻区域制种时的稳定不育期的季节和持续期的基础上 ,用生育期模型分析了培矮 6 4 s与 E32在南方一季稻区制种时的播差期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得到的两系法杂交稻制种技术的气象学方法可供其他熟制地区应用。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我国主要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类型的气候适应性. 卢兴桂,袁潜华,姚克敏,刘梅. 2001

[2]培矮64S-05的育性鉴定及其南繁气候决策. 唐世豪,李继明,王池为. 2000

[3]基于气候适宜度建立河套灌区玉米生育期模拟模型. 孙小龙,闫伟兄,武荣盛,李平. 2014

[4]WCSODS中小麦生育期模型在淮河流域旱涝胁迫环境下的改进. 葛道阔,曹宏鑫,张利华,葛淑芬,刘岩. 2012

[5]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和65396的光合特性与株型优势. 姚克敏,胡雪琼,顾显跃,邹江石,吕川根. 2000

[6]转基因抗除草剂两系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熊绪让,肖喜才,谭立平,唐俐,邓晓湘. 2006

[7]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生物学特性及主要配套技术. 邹江石,吕川根,姚克敏,胡凝. 2008

[8]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选育及其栽培特性. 邹江石,吕川根,王才林,郑克武,宗寿余,赵凌,孙永华. 2003

[9]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的低温防御灌水理论与技术. 邹江石,吕川根,姚克敏,胡凝,夏士健. 2005

[10]四个两系杂交水稻穗增重特性分析. 吕川根,胡凝,相国根,姚克敏,邹江石. 2008

[11]优质高产两系法杂交稻新组合粤杂122的某些形态生理特性. 黄农荣,张旭,黄秋妹,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王丰,彭惠普,李传国,李曙光,廖亦龙,姚萍飞. 1999

[12]两系法粳型杂交稻新组合N95076S/R187. 王长义. 2000

[13]两系法杂交稻两优108颖花受精对温度的反应. 吕川根,宗寿余,夏士健,姚克敏,邹江石. 2005

[14]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穗增重特性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吕川根,胡凝,相国根,姚克敏. 2009

[15]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吕川根,邹江石. 2016

[16]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选育与应用. 吕川根,邹江石. 2000

[17]两系法杂交水稻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 黄志农,田际榕,黄费元,肖放华.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