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亚宏

作者: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种植模式;土壤温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3-4315

年卷期: 2009 年 44 卷 06 期

页码: 19-23+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陇中半干旱区进行了马铃薯7种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垄覆盖地膜垄沟覆草的增温效果最明显,在8∶00、14∶00和20∶00时的平均土壤温度分别为19.77℃、29.22℃和26.94℃,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2.17℃、3.44℃和3.18℃;该模式下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分别为24 279 kg.hm-2、67.61 kg.hm-2.mm-1,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58.42%、46.03%.

分类号: S532

  • 相关文献

[1]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康恩祥,郭天文. 2011

[2]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刁生鹏,高日平,高宇,任永峰,赵沛义,袁伟,高学峰. 2019

[3]降解地膜和渗水地膜覆盖对中国北方主要旱地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效应的Meta分析. 闫乃桐,张佳丽,王仕稳,马登科,殷俐娜,姚建民,杨三维,刘虎林. 2020

[4]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棉田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张恒恒,张恒恒,王香茹,胡莉婷,庞念厂,贵会平,董强,阮康,宋美珍,张西岭. 2020

[5]干旱地区覆盖方式对土壤养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王平,陈娟,谢成俊,王镭. 2021

[6]不同类型地膜降解特征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李海萍,周杨全,靳拓,王永显,阮桂丽,李妍超,孙亚萍. 2017

[7]不同栽培方式、播种深度对冬种马铃薯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樊吴静,杨鑫,谭冠宁,唐洲萍,何虎翼. 2018

[8]衡水地区马铃薯-谷子一年两作种植模式研究. 李明哲,崔海英,苏宝圣,郝洪波,师志刚. 2016

[9]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王亚艺,李松龄,张荣. 2015

[10]不同种植模式对旱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 2011

[11]基于稻薯轮作的冬种马铃薯种植模式比较试验. 胡新喜,罗宇,周华兰,陈哲明,秦玉芝,刘明月,熊兴耀. 2016

[12]不同种植模式棉田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邢芳芳,邢芳芳,韩迎春,雷亚平,冯璐,王国平,杨北方,王占彪,李小飞,熊世武,范正义,杜文丽,辛明华,李亚兵. 2020

[13]单作棉和3-2式麦棉生态系统作物共生期的光温特点. 张立桢,林而达. 2003

[14]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品种抗旱特性的研究. 任永峰,赵举,张永平,白海. 2011

[15]马铃薯种子播前抗旱处理技术研究. 任永峰,赵举,路战远,赵沛义,张永平. 2013

[16]覆膜和密度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锦秀,郭鑫年,张国辉,陈刚,王西娜,周涛. 2015

[17]不同灌溉方式对两个马铃薯品种生理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宿飞飞,张静华,李勇,刘尚武,刘振宇,王绍鹏,万书明,陈曦,高云飞,胡林双,吕典秋. 2018

[18]苗前滴灌对马铃薯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任永峰,路战远,聂晶,崔艳,安昊,高宇,赵沛义. 2019

[19]旋耕深度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水分特性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张绪成,马一凡,于显枫,侯慧芝,王红丽,方彦杰,张国平,雷康宁. 2021

[20]不同复种油菜-轮作模式对马铃薯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谭雪莲,郭天文,张平良,曾骏,刘晓伟.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