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深还对土壤水分转移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邱立春

作者: 邱立春;孙跃龙;王瑞丽;张旭东;窦森

作者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玉米;秸秆粉碎;深施还田;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5 年 23 卷 06 期

页码: 84-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将玉米秸秆切段、粗粉碎、细粉碎、细粉碎后压粒和细粉碎后氨化处理,研究玉米秸秆深施还田对土壤水分转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粉碎程度越细,吸水能力越强,深施后土壤渗水速度越快;粉碎的秸秆较其他处理更能促进土壤水分竖直方向转移;各处理的蓄水能力表现为粉碎状秸秆处理>段状秸秆处理>CK(不施秸秆),且细粉碎、细粉碎后氨化处理在还田初期就能呈现出明显的蓄水效果;秸秆粉碎状态越细,深施后土壤容重减小的速度和幅度越大,细粉碎处理和细粉碎后氨化处理能在还田初期对减小土壤容重产生明显作用,播种后25 d,土壤容重减小幅度最大,分别达0.052和0.045 g/cm3;秸秆深施还田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产量排序为细粉碎>细粉碎后氨化处理>粗粉碎>细粉碎后压粒>秸秆切段>CK(不施秸秆),其中细粉碎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增加影响最明显。

分类号: S141.4`S152

  • 相关文献

[1]黑土长期定位原状土壤搬迁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迟凤琴,孙炜,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周宝库,张凤彬. 2014

[2]生物炭施用对菊花连作土壤性质及其生长的影响. 张晓波,闫烨. 2024

[3]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刁生鹏,高日平,高宇,任永峰,赵沛义,袁伟,高学峰. 2019

[4]不同水分处理下液体地膜覆盖玉米田土壤环境与产量效应. 李彩霞,周新国,强小嫚,郭冬冬,刘祖贵,张俊鹏. 2010

[5]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 林蔚刚,吴俊江,董德健,钟鹏,王金生,周全. 2010

[6]不同深松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郑家明,孙占祥,冯良山,杨宁,白伟,冯晨,张哲,蔡倩,向午燕. 2019

[7]山东省褐土土壤容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韩成卫,孔晓民,宋春林,吴秋平,曾苏明,蒋飞,孙泽强. 2017

[8]耕作方式对春玉米田间杂草·土壤容重和含水率的影响. 杜艳伟,赵晋锋,王高鸿,李颜方,阎晓光,赵根有. 2019

[9]黑土区深松改土对玉米产量形成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王俊河,郝玉波,姜宇博,钱春荣,于洋,宫秀杰,李梁. 2014

[10]不同镇压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于希臣,孙占祥,郑家明,张鹏,杨洪泽. 2002

[11]深松对半干旱区土壤蓄水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王宇先,杨慧莹,徐莹莹,王俊河. 2016

[12]黑龙江早熟地区深松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状态的影响. 杨耿斌,刘兴焱,王立春,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毛彦芝. 2014

[13]不同耕作方式对辽西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 靖凯. 2017

[14]农田机械碾压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齐红志,余天雨,刘天学. 2021

[15]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及运用分析. 项娟. 2018

[16]平作区棉秆粉碎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设计与试验. 王莹莹,康建明,郭振华,颜利民. 2018

[17]1JH-3.0宽幅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研制. 王吉亮,曹肆林,王序俭,王敏,刘云,喻启忠. 2013

[18]秸秆深度粉碎均匀抛洒还田降低秸秆焚烧率并提高养分归还量. 李超,程凯凯,廖育林,郭立君,周峻宇,罗先富,文丽,唐海明,汤文光,汪柯,肖小平. 2021

[19]秸秆粉碎还田回收机刀辊工作参数的研究. 张佳喜,王学农,陈发,蒋永新,牛长河. 2007

[20]新型多功能秸秆粉碎还田回收机的设计. 张佳喜,王学农,陈发,蒋永新,牛长河.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