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品种陕农33矮秆突变体的矮化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秋实

作者: 赵秋实;李倩倩;王超杰;蒋宏宝;耿皆飞;杨媛;刘录祥;张小燕;谢彦周;王成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突变体;矮秆;性状;激素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8 年 09 期

页码: 1053-10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普通小麦品种陕农33矮秆突变体的矮化原因,通过农艺性状调查、茎秆细胞学观察、苗期赤霉素(GA)反应试验、内源激素含量测定和矮秆基因检测,分析了陕农33的13个矮秆突变体植株生长发育、茎秆解剖特征及对GA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与野生型陕农33相比,矮秆突变体的株高都显著下降,株高的下降与节间数无关,主要是由于节间长度的缩短,其中穗下节和第四节间的降秆效应较大。经进一步细胞学观察,突变体变矮是由茎秆细胞长度减少和细胞变小共同引起的,其中细胞长度减少是主因。从苗期植株对GA3的反应看,13个矮秆突变体属于赤霉素不敏感型或弱敏感型,说明赤霉素转导途径存在问题,即矮秆突变位点可能在赤霉素转导途径上。从内源激素测定结果看,13个矮秆材料中只有1个材料的茎秆GA3含量较陕农33略降,其余均增加,而CTK含量均减少,10个材料的IAA含量增加,说明这些材料的株高下降与赤霉素等内源激素代谢变化密切相关。通过矮秆基因检测,13个矮秆突变体和陕农33均含有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Rht-D1b基因,只有两个矮化材料含有Rht-B1b,因而推测矮秆突变体可能还含有其他致矮相关的基因。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一个水稻显性矮秆突变体的遗传特性与降株高能力. 刘凯,王爱民,严国红,唐红生,孙明法. 2016

[2]一个新的水稻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李晓兰,骆卫峰,程治军,谭俊杰,衡月芹,李真,陈良碧,王海洋,王久林. 2013

[3]水稻茎秆螺旋突变体ts-ta的鉴定及其遗传分析. 汪得凯,傅亚萍,胡国成,斯华敏,孙宗修. 2005

[4]具有隐性高秆基因的矮秆迟熟突变体“02428ha”的遗传分析. 王才林,赵凌,周寿芳. 2003

[5]水稻os690突变体的蛋白表达分析研究. 朱明超. 2022

[6]空间诱变高粱突变体的研究. 赵玉锦,赵琦,白志良,王呈祥,李占录,崔庆玲. 2001

[7]水稻矮秆突变体丛矮SC-1的表型特征和株高遗传分析. 王家银,张安中,张志雄,周贤明. 1992

[8]水稻矮秆突变体MU101的诱发及鉴定. 杨德卫,卢礼斌,郑向华,黄镜浩,叶宁,刘成德,程朝平,何琴,叶新福. 2011

[9]外源激素对一个新的棉花极端矮化突变体AS98植株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 张超,孙君灵,贾银华,周忠丽,潘兆娥,何守朴,徐正君,杜雄明. 2010

[10]玉米矮杆基因研究进展. 王文秀,王磊. 2018

[11]玉米矮杆基因研究进展. 王文秀,王磊. 2018

[12]陆地棉半矮秆突变体sd株高对外源激素的敏感性. 周勇,张晓宏,米日古丽·马木提,马盾,周小云. 2018

[13]花生辐照变异新品系的选育. 姜德锋,王维华,乔利仙,隋炯明,赵林姝,王晶珊,刘录祥. 2017

[14]小麦-长穗偃麦草矮秆种质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崔淑佳,卢虹,崔雨,高居荣,王洪刚,李兴锋. 2015

[15]矮秆早熟小偃麦种质山农0057-2的选育与鉴定. 鲍印广,崔法,李兴锋,封德顺,王霖,高居荣,王洪刚. 2009

[16]高产矮秆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中麦895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何中虎,阎俊,张勇. 2013

[17]小麦几个"矮源"品种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 朱国华,林志珊,辛志勇,庄巧生. 1992

[18]辐射育成鲁麦20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刘树玉,王文美,李新华,井立玲,侯广云. 1996

[19]冬小麦航天诱变系衡辐9103性状观察及分析. 李会敏,赵明辉,袁邵华,赵凤梧,Daniela Benedikova,Edita Gregova,Pavol Hauptvogel. 2014

[20]我国小麦大粒种质的研究. 李月华,丁寿康,贾继增,张辉.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