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用化肥及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瑞波

作者: 孙瑞波;郭熙盛;王道中;褚海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砂姜黑土;秸秆还田;土壤细菌群落;454高通量测序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通报

ISSN: 0253-2654

年卷期: 2015 年 42 卷 10 期

页码: 2049-20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是提高砂姜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以往的研究只注重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肥力等物理化学性状方面的研究,缺少施肥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安徽蒙城典型的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以期揭示长期施用化肥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采用454高通量测序对砂姜黑土不同农业施肥措施下的细菌群落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揭示影响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结果】通过对454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分析,发现砂姜黑土主要的细菌门类为放线菌、变形菌、酸杆菌、绿弯菌和拟杆菌。长期施用化肥显著提高了砂姜黑土肥力和作物产量,但导致了细菌群落结构的显著变化和多样性的显著降低。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肥力的进一步提高,但是并没有缓解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细菌群落产生的不利影响。分析发现土壤p H的变化是导致土壤细菌群落变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有利于砂姜黑土肥力的提升,然而并没有缓解由施肥导致的土壤酸化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产生的不利影响。这暗示秸秆还田可能并未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生态产生根本性的有益影响,对于秸秆农田的利用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达到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并重。

分类号: S154.3

  • 相关文献

[1]砂姜黑土区秸秆还田与肥料配施对夏玉米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文廷刚,王维新,杜小凤,顾大路,杨文飞,钱新民,吴雪芬,王伟中. 2015

[2]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土壤酶活性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孟庆阳,王永华,靳海洋,晁岳恩,段剑钊,郭天财. 2016

[3]稻麦轮作区连续秸秆还田和施肥条件下砂姜黑土无机磷分布特征. 赵庆雷,信彩云,王瑜,王佳,刘奇华,李景岭,马加清. 2018

[4]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 王晓波,车威,纪荣婷,何传龙,朱安宁,王伏伟,朱林. 2015

[5]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李录久,吴萍萍,蒋友坤,王家嘉,吕艳秋. 2017

[6]砂姜黑土区秸秆还田对玉米生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金才,屈会娟,魏凤珍,张一. 2011

[7]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 沈学善,李金才,屈会娟,魏凤珍,张一,武文明. 2011

[8]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陈欢,曹承富,杜世州,赵竹. 2014

[9]砂姜黑土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固碳效应分析. 李玮,乔玉强,陈欢,杜世州,赵竹,曹承富. 2014

[10]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砂姜黑土有机质组分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陈欢,杜世州,赵竹,曹承富. 2014

[11]高磷小麦秸秆提高砂姜黑土磷有效性并促进土壤磷素的转化. 查庆南,申昊,李虹颖,熊启中,徐刚,田达,马超,李军利,郜红建,叶新新. 2022

[12]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PCR-HTS)联用的cry2A基因鉴定方法. 束长龙,李颖,宋福平,郭媛媛,李国勋,张杰. 2014

[13]生物有机肥对连作当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根腐病的影响. 王文丽,李娟,赵旭. 2019

[14]青藏高原5种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 王信,程亮. 2017

[15]微生物菌剂拌土对玉米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沙月霞,王晨曦,邢敏,王佳娟,李明洋,沈瑞清. 2021

[16]祁连山高寒草甸和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 康宝天,侯扶江,Saman BOWATTE. 2020

[17]反季节施肥处理对莲雾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吴斌,王必尊,王丽霞,李川,刘永霞. 2020

[18]菜籽饼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及其对土壤细菌的影响. 乔帆,陈汉清,畅文军,曾会才. 2021

[19]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钟壹鸣,张昂,王志勇,秦晓威,廖丽,吉训志,鱼欢. 2022

[20]放牧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张永生,赖欣,张静妮,杨殿林.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