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不同光照预处理对雾培马铃薯原原种中SGAs含量、绿变程度及发芽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敏敏

作者: 张敏敏;裴怀弟;朱天地;陈琛;李守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光照处理;马铃薯原原种;绿变;生物碱;发芽率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23 年 32 卷 009 期

页码: 1345-13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提高雾培马铃薯原原种的贮藏品质,为优质种子的采后预处理提供科学指导,研究采后不同光照预贮处理对雾培马铃薯原原种中SGAs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发芽率的影响.探讨了通过种薯薯皮绿变程度判断SGAs含量并快速评价预处理效果的可行性.在温度20 ℃,相对湿度75%±5%条件下,设定3个光照度:L1(1 000 lx)、L6(6 000 lx)、L12(12 000 lx),同时设置D(黑暗预贮)、S(室温散射光预贮)2个对照,分析采后不同光照度预处理对雾培马铃薯原原种失重率、叶绿素含量、薯皮色度、SGAs含量及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贮时间的延长,5个处理组的失重率、SGAs含量均呈现出增加趋势,且光照度越大,失重率和SGAs含量越大,预处理结束时,L12组的失重率达4.99%,SGAs含量达0.449 mg·g-1,分别比D组增长43.8%和95.2%.在预贮处理期间,黑暗处理组(D)中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变化,而光照处理组中,直射光(L1、L6、L12)的影响大于散射光(S),且光照时间越长、光照度越大,叶绿素含量增长越快;a*值作为薯皮色度评价标准,其下降趋势跟叶绿素的增长趋势一致,即叶绿素含量越高,a*值越小,薯皮绿变程度越重;经不同光照度处理的种薯在休眠期结束后,所有处理组种薯的发芽率和芽长均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L6组(6 000 lx)光照处理最利于雾培马铃薯原原种的发芽,贮藏第9天,L6组的发芽率已达90.67%,贮藏第18天时,发芽率已接近100%,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通过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SGAs含量与发芽率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5(P<0.05).由此可知,采后雾培马铃薯原原种在6 000 lx(L6组)光照条件下,进行贮藏前预处理,可促进SGAs含量的增加,能有效提高休眠期后种薯的发芽率;同时,SGAs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薯皮绿变情况判断种薯的预处理效果,以达到通过薯皮绿变程度快速判断种薯预处理完成情况的目的.

分类号: S532

  • 相关文献

[1]γ-谷氨酰转肽酶与蒜泥绿变的关系. 江英,胡小松,廖小军,辛力. 2002

[2]马铃薯原原种椰糠基质繁育技术规程. 高彦萍,吕和平,张武,梁宏杰,吴雁斌. 2021

[3]98%棉隆在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 梁宏杰,吕和平,高彦萍,吴雁斌,王敏,赵康,张武. 2021

[4]不同灌水间隔期对重茬基质繁育马铃薯原原种品种(系)时疮痂病的影响. 刘凌云,卢丽丽,包丽仙,杨琼芬. 2019

[5]酸度介导连作基质下马铃薯原原种产量及疮痂病防控研究. 刘凌云,包丽仙,卢丽丽,尹自友,杨琼芬. 2020

[6]几种马铃薯原原种水耕栽培技术的比较. 刘尚武,宿飞飞,魏琪,胡林双,吕典秋. 2012

[7]4行气吸式马铃薯原原种精量播种机设计. 梁玉成,谢宇峰,许剑平,兰海涛,郝磊,邢璐露,王晓勇. 2024

[8]光照处理对晚花波斯菊观赏性的影响. 姚悦梅,王建华,戴忠良,刘小风,张振超. 2008

[9]货架陈列期间光照处理对鲜切青椒品质的影响. 张婷婷,时月,和朝军,马越,王宇滨,赵晓燕,张超. 2019

[10]雄性布氏田鼠繁殖的季节性特点及光周期作用. 张学昌,胡祥发,李宁,刘晓辉. 2011

[11]光照处理在草莓采后贮藏保鲜中应用研究进展. 黎金鑫,解新方,张洁,王志东. 2019

[12]杭州地区春节山茶花品种比较及栽培技术. 周江华,朱开元,刘慧春,邹清成,马广莹,史小华,盛璐. 2016

[13]货架陈列期间光照处理对鲜切芹菜叶品质的影响. 王瑞琪,时月,马越,王宇滨,赵晓燕,张超. 2019

[14]成虫期不同光照处理对甜菜夜蛾的影响. 刘长营,刘顺通,段爱菊,张自启,武予清. 2010

[15]种衣剂对不同收获期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郝楠,李月明,孙甲. 2013

[16]不同茶果间作下洞庭碧螺春茶叶中矿质元素与茶多酚等有效成分的分析. 顾俊荣,张丽,刘腾飞,杨代凤,邓金花,陆皓茜,钱辉,董明辉. 2015

[17]皂角籽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龚宁,董玉山,赵海双,王宁,董旭俊,傅建熙. 2002

[18]色氨酸对海水处理下长春花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刘冲,刘玲,刘兆普,王景艳. 2009

[19]莨菪生物碱类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卵孵化及其2龄幼虫存活的影响. 漆永红,胡冠芳,曹素芳,叶德友,陈书龙. 2015

[20]丛枝菌根真菌对半夏产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郭巧生,程俐陶,刘作易.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