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藏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邓俊琳

作者: 邓俊琳;何扬航;陈建;朱永清;向卓亚;张文会;阎莹莹;夏陈;刘刚;施刘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藏茶;渥堆发酵;Illumina MiSeq技术;微生物多样性;曲霉属

期刊名称: 茶叶通讯

ISSN: 1009-525X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104-113

摘要: 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藏茶毛茶(MC)、发酵阶段(S1~S5)及成品茶(S6)中的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并从成品茶(S7)中分离纯化出三株优势曲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S1~S5阶段,真菌丰度和多样性先降低后增加,而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先增加后减少;β多样性分析表明,S1~S5阶段藏茶中微生物组成趋于相近,而毛茶与成品茶均与S1~S5阶段有明显区分。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曲霉属,经分离纯化鉴定为冠突曲霉、泡盛曲霉和米曲霉;细菌以变形杆菌、厚壁菌、放线菌和拟杆菌为优势菌,发酵全过程无稳定的优势细菌。

分类号: TS272.5

  • 相关文献

[1]渥堆发酵过程中藏茶化学成分的变化. 邓俊琳,何扬航,陈建,刘刚,夏陈. 2023

[2]基于Illumina MiSeq技术比较二种多脂鱼在腌干过程中的菌相变化. 蔡秋杏,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赵永强,杨少玲,王悦齐. 2019

[3]生物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进展. 刘付香,李玲,梁炫强. 2010

[4]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SCS-KFD66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安昶亮,孔凡栋,马青云,谢晴宜,葛亚哲,戴好富,郁志芳,赵友兴. 2019

[5]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 SCS-KFD03的化学成分分析. 张宇,孔凡栋,马青云,谢晴宜,黄圣卓,周丽曼,戴好富,邓世明,赵友兴. 2017

[6]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 SCS-KFD03化学成分研究. 张宇,孔凡栋,马青云,黄圣卓,周丽曼,戴好富,邓世明,赵友兴. 2017

[7]河南省花生果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范腕腕,李绍建,桑素玲,张海燕,高蒙,王振宇. 2024

[8]剑麻茎腐病的研究进展. 卢媛,陆干伟,黄炫强,潘文兴,方石桂,陈禄,谢红辉. 2024

[9]人工接种真菌发酵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梁名志,夏丽飞,陈林波,陈继伟,李友勇. 2009

[10]广东陈香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群系的演变. 方祥,陈株,李晶晶,赵超艺,李斌,黄国资. 2011

[11]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 梁名志,夏丽飞,陈林波,方成刚,段志芬,陈继伟,杨盛美,孙荣琴. 2006

[12]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品质和功能的影响. 梁名志,陈继伟,王立波,陈林波,段志芬,单治国,付学奇,周红杰. 2009

[13]PCR-D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 罗青. 2006

[14]生物种衣剂SN101的研制及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效. 周园园,王媛媛,朱晓峰,陈立杰,陈井生,段玉玺. 2014

[15]河滨缓冲带植物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特征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 尧水红,刘艳青,王庆海,肖波,宋佃丽. 2010

[16]浓香型白酒发酵黄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范志刚,王俊芳,林凯,向文良. 2015

[17]生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进展. 曹铨,沈禹颖,王自奎,张小明,杨轩. 2016

[18]不同施肥处理对高粱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崔佩佩,武爱莲,王劲松,董二伟,南江宽,白文斌,焦晓燕. 2018

[19]青贮饲用油菜对育肥期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赵娜,杨雪海,陈芳,郭万正,李晓峰,魏金涛,陈明新,周广生,傅廷栋,谭志平. 2019

[20]采用PCR-DGGE技术对放牧羊补饲糖蜜尿素舔砖后细菌种群结构的分析. 李长青,金海,薛树媛.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