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晏秋
作者: 周晏秋;覃瑞;刘胜毅;李刚;黄军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可变剪接;基因组;维生素
期刊名称: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ISSN: 1674-7232
年卷期: 2015 年 45 卷 03 期
页码: 289-3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可变剪接使一个基因能产生多种m RNA成熟体,极大地增加蛋白多样性.采用中华猕猴桃基因组数据做参考数据,利用中华猕猴桃叶片和果实3个不同发育时期(未成熟、半成熟和成熟期)的转录组数据,从中华猕猴桃基因组(39040个基因)中共鉴定出11651个基因(占总基因数的29%)对应的32180个可变剪接事件.在可变剪接不同类型中,内含子保留类型的发生频率最高,占50%以上;3′可变位点类型频率约为5′端可变类型的2倍.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可变剪接的基因主要富集于酶调控及核苷酸结合相关功能的GO类别中,而组织特有可变剪接基因功能富集热点与组织的重要功能关联,叶片多为肌动蛋白及微管相关;未成熟果实与双组分信号系统相关;半成熟果实多与磷脂合成过程相关;成熟果实多与信号传递过程相关.另外,55.6%的维生素合成相关基因发生可变剪接事件,显著高于基因组水平的29.6%,暗示着可变剪接参与维生素合成相关基因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华猕猴桃全基因组可变剪接的分析,为解析中华猕猴桃基因组及进一步开展相关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分类号: S663.4
- 相关文献
[1]应用RNA-seq数据开展鸭基因组可变剪接的鉴定与分析. 徐铁山,顾丽红,侯水生,叶保国. 2016
[2]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中华猕猴桃的多倍体. 朱道圩,杨宵,郅玉宝,易明林,理莎莎,符真珠. 2007
[3]中华猕猴桃的开花坐果特性研究. 金方伦,万敏,周光萍,黎明,韩成敏,敖学希,罗会贤,徐琼. 2013
[4]中华猕猴桃果实采后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周国忠,刘娟. 1986
[5]水果之王-中华猕猴桃. 翁伯奇. 1997
[6]黄肉猕猴桃新品种先沃1号. 宋放,陈奇. 2023
[7]中华猕猴桃新品种丰悦及翠玉果实发育规律研究. 钟彩虹,王中炎. 2003
[8]全红型猕猴桃新品种“红宝石星”. 齐秀娟. 2011
[9]优质耐贮中华猕猴桃新品种翠玉. 王中炎,卜范文,蔡金术. 2002
[10]中华猕猴桃雄性营养系选配的研究. 蒋桂华,高秀珍,谢鸣,陈学选. 1990
[11]28个云南野生中华猕猴桃单株果实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梁艳萍,丁仁展,杨书宇,陈瑶,陶虹,李坤明. 2023
[12]黄肉无毛猕猴桃新品种鄂猕猴桃3号. 陈庆红. 2006
[13]中华猕猴桃“素香”品种的选育研究. 陈东元,黄建民,吴美华,龙路芳,谢玲超. 1999
[14]猕猴桃早熟黄肉新品种-鄂猕猴桃3号. 陈庆红,顾霞. 2008
[15]中华猕猴桃雄株花器的性状特征. 梁艳萍,莫沙,陈瑶,李坤明. 2023
[16]黄肉中华猕猴桃新品种'金义'. 张慧琴,楼国荣,陆玲鸿,古咸彬,宋根华,谢鸣. 2022
[17]中华猕猴桃优良品系“江园2号”选育. 陈东元,金玲莉,涂娟,邱家洪,刘伟,曾明. 2015
[18]中华猕猴桃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在后熟过程变化的研究. 谢鸣,陈学选,高秀珍,蒋桂华,赵安祥. 1991
[19]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比较. 谢鸣,蒋桂华,柳国华,赵安祥. 1995
[20]上海中华猕猴桃上的昆虫多样性研究. 张天澍,袁永达,常晓丽,滕海媛,王冬生.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的最适入库冷藏及浸酸时间研究
作者:杨继芬;罗智明;李刚;杜伟;邓欢;骆红莲;黎永谋;高建华;廖鹏飞
关键词:云夏3;云夏4;冷藏浸酸;家蚕原种;入库时间;冷藏时间;浸酸时间
-
早熟草莓新品种中莓华悦的选育
作者:赵霞;李刚;刘丽锋;宋艳红;胡盼盼;周厚成
关键词:草莓;新品种;中莓华悦;早熟
-
桂林地区秋季大棚西兰花品种比较试验
作者:潘玲华;陈振东;郭元元;谭海文;李刚;覃柳兰;曾杰
关键词:西兰花;品种比较;大棚栽培;秋季;广西桂林
-
桂林地区秋季大棚松花菜品种比较试验
作者:李刚;陈振东;潘玲华;郭元元;谭海文;李玉洪;覃柳兰
关键词:大棚栽培;松花菜;品种比较试验;秋季;广西桂林
-
桂林地区秋季大棚结球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作者:刘修瑜;李刚;陈振东;潘玲华;郭元元;谭海文;李玉洪
关键词:结球甘蓝;大棚栽培;品种比较;秋季;广西桂林
-
绿壳蛋鸡群体SLCO1B3基因分型及其蛋壳颜色分析
作者:管峥霖;黄涛;潘爱銮;申杰;吴艳;皮劲松;盛哲雅;李刚;龚炎长;杜金平
关键词:绿壳蛋;绿壳基因型;产蛋周龄;蛋壳颜色
-
基于CNN的作物分类识别图像获取平台研究进展
作者:张倩;王明;于峰;陶震宇;张辉;李刚
关键词:作物表型;机器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获取;作物分类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