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混合粒子场和γ射线对紫花苜蓿的诱变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尚晨

作者: 尚晨;张月学;唐凤兰;刘杰淋;韩微波;蒿若超;李集临;徐香玲;刘录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花苜蓿;高能混合粒子场;γ射线;诱变;生物学效应

期刊名称: 草地学报

ISSN: 1007-0435

年卷期: 2008 年 16 卷 02 期

页码: 125-1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别利用5个不同剂量(109、145、195、284和560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和60Coγ射线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Melilotoides ruthenicus (L.) Sojak cv. Longmu 803)干种子,比较同一剂量不同处理方法间和同一处理方法不同剂量间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高于γ射线处理,发芽势高于对照,发芽率低于对照;微核率略低于γ射线处理,两者均显著高于对照;γ射线处理的株高和产量随着处理剂量的增高而降低,除109Gy外,均低于对照和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对植株的损伤效应较小。

分类号: S541.9

  • 相关文献

[1]γ射线和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紫花苜蓿品质变异的比较分析. 尚晨,张月学,李集临,徐香玲,唐凤兰,刘杰淋,韩微波,蒿若超,刘录祥. 2008

[2]高能混合粒子场与~(60)Co-γ射线辐照龙牧803紫花苜蓿产量性状遗传效应研究. 尚晨,韩贵清,张月学,唐凤兰,刘杰淋,韩微波,刘凤歧. 2011

[3]高能混合粒子场和~(60)Co-γ射线不同剂量处理后紫花苜蓿M_1,M_2两代表型数据分析. 尚晨,张月学,刘杰淋,张海玲,李佶恺,刘慧莹,张强. 2012

[4]氮离子注入对黄瓜当代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崔兴华,刘楠,韩毅科,魏爱民,张桂华,杜胜利. 2012

[5]N+和Ar+注入红三叶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 张鹤山,陆姣云,朱伟,田宏,熊军波,吴新江,刘洋. 2024

[6]茶树人工诱变技术的研究 Ⅰ.茶树辐照的生物学效应. 杨跃华,林树祺. 1990

[7]离子束用于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宋云,张怀渝,畅志坚. 2004

[8]N~+和Ar~+注入红三叶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 张鹤山,陆姣云,朱伟,田宏,熊军波,吴新江,刘洋. 2024

[9]重离子辐照诱变育种应用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刘建光,王永强,赵贵元,赵俊丽,张寒霜. 2016

[10]辐照木霉菌株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陈建爱,王未名. 2003

[11]茶树人工诱变技术的研究Ⅰ.茶树辐照的生物学效应. 杨跃华,林树祺. 1990

[12]月季新品种‘燕妮’、‘绿野’和‘哈雷彗星’. 杨树华,李秋香,贾瑞冬,黄善武,葛红. 2016

[13]苜蓿种子空间诱变生物学效应研究初报. 任卫波,赵亮,王蜜,陈立波,郭慧琴. 2008

[14]快中子辐照紫花苜蓿的生物学效应与RAPD分析. 韩微波,张月学,唐凤兰,刘杰淋,刘凤歧,尚晨,孔福全,王潇,刘录祥. 2011

[15]~(60)Co-γ射线辐射紫花苜蓿种子的细胞生物学效应研究. 张月学,杨茹冰,徐香玲,李集临,韩微波,唐凤兰,刘杰淋,李道明,蒿若超. 2007

[16]~(60)Co γ射线辐照紫花苜蓿种子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杨茹冰,张月学,徐香玲,李集临,张弘强,王继华,韩微波,唐凤兰,刘杰淋,李道明,蒿若超,申忠宝. 2007

[17]紫花苜蓿耐逆诱变和转基因研究进展. 黄新,叶红霞,舒小丽,吴殿星. 2008

[18]太空诱变对紫花苜蓿耐盐性及离体再生的影响. 郭慧琴,李晶,任卫波,陈立波,刘雅学,赵海霞. 2013

[19]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的诱变效果研究. 尚晨,张月学,刘杰淋,刘凤岐,韩微波,李佶恺,张海玲,刘慧莹. 2012

[20]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M_1代变异的SSR分析. 韩微波,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家才,张少平,王成社,赵世荣.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