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交实验的赤苍藤组培快繁体系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尚文

作者: 张尚文;黄诗宇;杨天为;李婷;张向军;高曼熔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赤苍藤;组培快繁;无菌苗;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

期刊名称: 植物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99-1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赤苍藤(Erythropalum scandens)带芽点的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建立赤苍藤组培快繁体系,研究外植体灭菌条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赤苍藤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生根壮苗及移栽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赤苍藤外植体消毒最佳方法是以体积浓度为75%乙醇浸泡60秒后,再以质量浓度为0.1%HgCl2消毒10分钟,成功率为48.89%;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1 6-BA+1.0 mg·L-1 2,4-D+1.0 mg·L-1 IBA,培养30天,诱导率达71.11%,且绿色紧密;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5 mg·L-1 2,4-D+1.0 mg·L-1 IBA,培养30天,诱导率为70.00%,且绿色紧密;诱导愈伤组织增殖以及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1 6-BA+0.5mg·L-1TDZ+1.0 mg·L-1 IBA,芽分化率达98.89%,增殖系数为3.33;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1 6-BA+0.5 mg·L-1 IBA,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为2.2条;生根苗在小颗粒泥炭土中成活率达88.89%。该研究建立了赤苍藤组培快繁体系,为赤苍藤优质种苗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分类号: S567.19

  • 相关文献

[1]菘蓝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志亮,叶嘉,邢浩春,王玉文,焦云红,胡亚新,黄丛林. 2016

[2]全叶苦苣菜植株再生体系建立. 陈子萱,胡宇,田福平,刘新星,李忠旺. 2021

[3]当归愈伤组织培养研究. 蔡子平,王国祥,王宏霞. 2014

[4]丽格海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司亮,谭魏,尤海波,孙伟. 2009

[5]切花红掌不同品种组培快繁试验. 党春娇,周志强,刘春,詹虹. 2015

[6]火龙果茎段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王云山,周美虹,康黎芳,曹冬梅,张超,段九菊. 2012

[7]树兰茎段丛生芽快繁体系的建立. 易双双,陆顺教,冷青云,王存,杨光穗. 2016

[8]不同外源激素、基质处理对赤苍藤扦插生根的影响. . 2019

[9]基于ISSR与SCoT分子标记的赤苍藤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指纹图谱构建. 杨天为,黄诗宇,张尚文,高曼熔,张向军,李婷,庾韦花,蒙平,石前. 2023

[10]不同处理措施对5种赤苍藤发芽率的影响. 符策,韦雪英,何文,杨海霞,黄珍玲,郭素云. 2022

[11]药食同源蔬菜赤苍藤SCoT分子标记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 杨天为,黄诗宇,张尚文,高曼熔,张向军,李婷,庾韦花,蒙平,石前. 2023

[12]广西新兴药食同源蔬菜赤苍藤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黄诗宇,张向军,李婷,张尚文. 2021

[13]药食同源蔬菜赤苍藤新品种桂赤苍藤1号和桂赤苍藤2号的选育. 张尚文,李婷,石前,潘颖南,庾韦花,蒙平,张向军. 2020

[14]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赤苍藤根、茎和叶基因表达分析. 韦婉羚,杨海霞,何文,李恒锐,梁振华,陈会鲜,张秀芬,蔡兆琴,阮丽霞,李天元,兰秀,黄珍玲,朱艳梅. 2023

[15]4种野生兰花种子特征及离体培养初报. 曾碧玉,朱根发,刘海涛,王碧青. 2008

[16]新疆野生油菜无菌苗的无性繁殖研究. 孙慧慧,闫晓红,王力军,叶永忠,魏文辉. 2010

[17]植物组培抗菌剂PPM对萝卜种子消毒及无菌苗生长的影响. 孙亚玲,刘辰,刘贤娴,牛蕴华,何启伟,霍雨猛,徐文玲. 2023

[18]不同草莓品种无菌苗增殖及不定芽诱导的研究. 张立磊,李桂荣,张浩,金万梅. 2018

[19]印度块菌、夏块菌与化香树合成菌根苗技术初探. 苏开美,李树红,杨丽芬,赵静,赵永昌. 2012

[20]卫矛属植物组织培养无菌苗的方法研究. 吴琰,郭宝林,鲁韧强,金万梅.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