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桂英

作者: 李桂英;柯福来;朱凯;董立;邹金秋;游光霞;王智;韩粉霞;程汝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指标体系;评价指标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ISSN: 1005-9121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27-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 CSSCI

摘要: [目的]高粱是我国重要的多用途旱地经济作物,生产区域广,生态条件复杂,栽培方式多样,因此,构建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品种选择、种植规划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生产调研和专家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利用德尔菲法,利用橙子办公软件设计调查问卷,借助专家微信群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专家问卷调查,使用SPSSAU优序图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根据反复征询意见,确定了各项指标的判分原则和标准,按综合得分将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分为适应(≥90分)、较适应(76~89分)和不适应(≤75分)3类。根据所建评价方法对适应性评价试验中6个代表性品种,对其在6个地区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评价。[结论]证明结果符合实际。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大豆品种生态适应性鉴定方法和量化指标. 李金玉,孙石,韩天富. 2012

[2]我国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研究. 邱立春,魏国利,赵立桢,马向阳,王贺权. 2000

[3]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评价方法探究与优化. 刘桐利,赵立欣,孟海波,姚宗路,张喜瑞,霍丽丽. 2020

[4]春播早熟酿造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分析. 王艳秋,张飞,王佳旭,朱凯,郭晓雷,邹剑秋. 2023

[5]瘠薄胁迫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品种耐瘠性评价. 王玉斌,牛皓,吕鑫,楚建强,王瑞,樊芳芳,巨岚,李慧明,平俊爱. 2022

[6]4个苹果新品种在陇东地区的引种表现. 董铁,刘兴禄,牛军强,魏玉萍,于良祖,马明. 2018

[7]优质常规稻一季晚籼稻品种的适应性研究. 黎用朝,刘三雄,黄海明. 2011

[8]优质常规一季晚籼稻品种的适应性研究. 黎用朝,刘三雄,黄海明. 2011

[9]不同甘薯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比较. 王海岗,吕建珍,陈凌,王君杰. 2017

[10]湖南省水稻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Ⅰ)——以一季晚稻区试对照品种汕优63为例. 黎用朝,刘三雄,汪四龙,王翠兰,贺淼尧,黄海明. 2011

[11]湖南省水稻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I)-以一季晚稻区试对照品种汕优63为例. 黎用朝,刘三雄,汪四龙,王翠兰,贺淼尧,黄海明. 2011

[12]粳稻品种引种及农艺性状表现. 秦道珠,徐明岗,李菊梅,李冬初,Dr Park. 2004

[13]湖北省小麦氮素高效利用种质的筛选及相关性分析. 徐晴,董建辉,许甫超,董静,秦丹丹,王佳维,李梅芳. 2018

[14]糯玉米食味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程玉静,王小秋,葛礼姣,仇亮,翟彩娇,宋旭东,张振良,王系艨. 2024

[15]常用高粱品种(系)的模糊聚类分析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仪治本,梁小红. 1993

[16]高粱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彭方丽,周棱波,汪灿,张国兵,杜月红,邵明波. 2020

[17]不同品种高粱酿造清香型白酒的香味物质差异及其与理化品质的相关性. 刘茂柯,田新惠,刘成元,景晓卫,马超,王思思,倪先林,张星宇,唐玉明. 2023

[18]我国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丁国祥,熊洪,曾庆曦. 2003

[19]糯质高粱酿造清香型大曲白酒的研究. 段冰,柳青山,杨玲,郭睿,邵强. 2017

[20]不同浓度盐水灌溉对高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郑舒文,刘兴.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