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粒重降低原因与防御对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定一

作者: 张定一;郑王义;乔蕊清;卫云宗;马爱萍;高银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粒重;综合抗性;雨后青枯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3-1101/S

年卷期: 2000 年 15 卷 02 期

页码: 106-1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 ,对 1998年小麦粒重降低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厄尔尼诺现象造成气候条件的异常是粒重普遍降低的基本原因 ;麦蚜为害是粒重大幅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而品种的综合抗性差以及栽培管理不及时更是其主要原因。重视培养地力 ,选用综合抗性强的小麦品种 ,抓好中后期追肥、浇水管理和加强病虫防治等 ,是保证小麦获得高而稳的粒重 ,实现小麦持续增产增收的战略性措施

分类号: S512.101

  • 相关文献

[1]1998年小麦粒重降低原因的初步分析. 张定一,闫自强. 1998

[2]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 文廷刚,陈昱利,杜小凤,吴传万,钱新民,吴雪芬,王伟中. 2014

[3]滇中地区旱地小麦品种产量稳定性探讨. 余淑君,李惠兰,胡群英. 1990

[4]贵州小麦品种(系)粒重相关基因TaCwi-A1、TaSus2-2B和TaGW2-6A等位变异类型鉴定. 杨雪敏,李鲁华,任明见,徐如宏. 2020

[5]不同小麦品种库源特征的研究(英文). 周卫文,张国平. 1999

[6]遮阴及氮肥对新疆南疆冬小麦粒重和灌浆特性的影响. 张宏芝,王立红,陈阜,赵奇,孔德鹏,胡爱芝,王重,张跃强,樊哲儒,李剑峰. 2020

[7]冬小麦不同茎蘖生产力对立体匀播技术的响应. 陶志强,王艳杰,王德梅,杨玉双,徐哲莉,赵广才,常旭虹. 2019

[8]冬小麦叶片和非叶器官对粒重的贡献. 鲁清林,柴守玺,张礼军,周刚. 2013

[9]小麦TaGS2基因等位变异与粒重之间的关系分析. 王沙沙,裴星旭,黄超,汪庆昌,陈锋,孙建国,晁岳恩. 2022

[10]小麦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 裴雪霞,王姣爱,党建友,王秀斌,张定一. 2008

[11]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任红松,朱家辉,艾比布拉,宋羽,崔新菊,曹连莆. 2006

[12]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 杨涛,黄晓荣,赵伟,柳西玉,徐万涛,谢中卫. 2016

[13]小麦粒重相关分子标记Xgwm46等位变异的鉴定与评价. 刘永伟,周硕,王雪征,孙果忠,董福双,柴建芳,李春杰,赵和,王海波. 2017

[14]四川盆地小麦籽粒的灌浆特性. 汤永禄,李朝苏,吴春,黄钢,马蓉. 2014

[15]灌浆期不同阶段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籽粒生长的影响. 宋维富,周超,杨雪峰,张延滨,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张延明,李集临. 2017

[16]小麦光合器官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李豪圣,程敦公,王灿国,刘爱峰,郭军,曹新有,刘成,宋健民,刘建军. 2018

[17]7个弱筋小麦品种千粒重的遗传分析. 姚金保,杨学明,姚国才,钱存鸣. 2007

[18]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粒重基因的分布与育种适用性分析. 曹俊梅,周安定,刘娜,哈力旦·依克热木,张新忠,刘联正. 2025

[19]高产、早熟、抗病油菜新品种川油11的选育与推广. 王行寿,夏静,张启行,周贤琼. 1993

[20]国审玉米新品种绥玉47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邵勇,魏国才,孙艳杰,石运强,邵珊珊,李云龙,南元涛.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