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麦RAPD稳定性的试验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安德荣

作者: 程继红;成卓敏;慕小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RAPD;PCR;小麦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1 年 21 卷 01 期

页码: 14-17+10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随着 PCR和 RAPD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人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其中RAPD的可重复性差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 ,也是该技术最难克服的缺点。作者在利用 RAPD技术标记进行小麦的抗病毒基因研究中 ,对影响扩增结果的模板、底物、引物和扩增程序等进行了实验探索 ,结果表明 :模板的浓度、d NTP浓度、引物浓度及反应程序均对 RAPD扩增结果有明显影响。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叶片直接用于PCR和RAPD反应的方法. 汪秀峰,杨剑波,吴丽芳,李莉,向太和. 2002

[2]简单实用的分子标记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李玥莹,杨立国,刘世强,彭霞. 2000

[3]莪术种质资源的RAPD-PCR分析. 刘双利,王晓慧,姜程曦,袁玮,张金华. 2016

[4]分子标记在丛枝菌根研究中的应用. 孙向伟,王晓娟,张贵启,高飞翔,沈禹颖,金樑. 2009

[5]分子标记在丛枝茵根研究中的应用. 孙向伟,王晓娟,张贵启,高飞翔,沈禹颖,金樑. 2009

[6]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原菌的核酸分析鉴定. 谢艺贤,张欣,范鸿雁,黄艳岚,杨腊英. 2004

[7]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初步研究. 戚华雄,杨蜀兰,王斌,卢兴桂. 1999

[8]烟草RAPD双引物与单引物PCR扩增多态性效率的比较分析. 李延坤,陶爱芬,祁建民,周东新,王涛,张广庆,危成林,兰涛,陈顺辉. 2010

[9]利用RAPD对中国热带地区疫霉菌分类的初步研究. 郑服丛,ElaineWard. 1998

[10]大豆白化致死突变系的发现与分析. 刘昭军,李希臣,刘丽艳,刘琦,李铁,陈伊里. 2005

[11]我国植物青枯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组群划分. 何礼远,徐进. 2003

[12]谷类作物半粒种子的PCR分析及其在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翟文学,陆朝福,朱立煌,杨文才,赵开军. 1996

[13]利用RPAD对中国热带地区疫霉菌分类的初步研究. 郑服丛,Ward.,E. 1998

[14]黄淮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系)1Dx5+1Dy10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王静,刘东涛,冯国华,赵军海,陈荣振. 2010

[15]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Glu-D1d共显性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刘东涛,陈荣振,冯国华,刘世来,王来花,李德民,张会云,王静. 2008

[16]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Dx5+1Dy10的分子检测. 刘东涛,陈荣振,刘世来,王来花,李德民,张会云,王静,冯国华. 2008

[17]半粒小麦种子DNA提取的研究. 任强,张增艳,黄鹏. 2010

[18]一种适于PCR扩增的小麦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法. 柴建芳,刘旭,贾继增. 2006

[19]偃麦草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的分离与应用. 姚涵,汤才国,赵静,郑琪,李滨,郝晨阳,李振声,张学勇. 2016

[20]用于PCR分析的小麦种子DNA微量快速提取. 董建力,张增艳,王敬东,惠红霞.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