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对谷子花后土壤氮素供应和叶片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琦

作者: 王琦;许艳丽;闫鹏;董好胜;张薇;卢霖;董志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谷子;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土壤氮素;抗氧化酶

期刊名称: 植物学报

ISSN: 1674-3466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90-1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全基施肥方式会造成作物全生育期内营养供应失衡,导致生育后期缺氮早衰。为探究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PAC)保障谷子(Setariaitalica)花后氮素供应和调控叶片抗氧化特性的机制,建立全基施肥背景下东北春谷防衰增产的生产技术,于2020–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以谷子品种张杂谷13号和华优谷9号为材料,设置常规氮素(CN)和PAC配合氮素(PN) 6个氮素水平(0、75、112.5、150、225和337.5 kg·hm–2)播种前进行全基施肥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氮肥处理相比,相同施氮量下,PAC处理后,两品种谷子花期和灌浆中期0–20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升高,花后叶面积显著增大,叶面积降幅减小;花后0–40天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因此, PAC有效保障了谷子生育中、后期土壤氮素的供应,提高了叶片抗氧化能力,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进而提高产量。2020年和2021年Z13的增产幅度分别为11.24%–21.55%和8.65%–14.22%,H9的增产幅度分别为5.53%–15.75%和10.43%–16.17%。上述调控效应在低氮和中氮水平(75、112.5和150kg·hm–2)下更为显著。综上, PAC配合氮肥全基施可作为一项防衰增产的栽培技术应用于我国东北春谷区。

分类号: S515

  • 相关文献

[1]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对东北春谷光合生产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王琦,许艳丽,闫鹏,董好胜,张薇,卢霖,董志强. 2022

[2]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对谷子光合特性、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王琦,许艳丽,闫鹏,董好胜,张薇,卢霖,董志强. 2023

[3]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对东北春谷农艺性状、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王琦,许艳丽,闫鹏,董好胜,张薇,卢霖,董志强. 2023

[4]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对谷子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陈迪苏,卢霖,闫鹏,王琦,张薇,许艳丽,于爱忠,董志强. 2024

[5]干旱胁迫对冀谷34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敏轩,张婷,师志刚,张喜瑞,杨伟红,李琳,高翔,董立,程汝宏,杨振立,王根平. 2018

[6]谷子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SiRLK35在水稻中对盐胁迫的响应. 李小波,李臻,戴绍军,潘教文,王庆国,管延安,丁国华,刘炜. 2019

[7]硫脲用量对菠菜生理指标及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何盈,蔡顺香,陈子聪,何春梅,王煌平,罗涛. 2008

[8]控氮对黄壤坡耕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胡岗,刘桂华,范成五,张邦喜,敖明,柴冠群,秦松. 2018

[9]种稻方式对后茬大麦生长及土壤氮素转化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吴延寿,徐阳春,沈其荣,周春霖. 2006

[10]保护地蔬菜土壤氮素研究的现状. 王根林,魏玉田,姬景红,李玉梅. 2009

[11]控氮对黄壤坡耕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胡岗,刘桂华,范成五,张邦喜,敖明,柴冠群,秦松. 2018

[12]基于调制近红外反射光谱的土壤养分近场遥测方法研究. 矫雷子,董大明,赵贤德,田宏武. 2020

[13]化肥与有机肥结合对旱地覆膜春小麦产量形成和土壤碱解氮累积影响. 尹嘉德,侯慧芝,张绪成,于显枫,王红丽,方彦杰,张国平,雷康宁,马一凡. 2021

[14]土壤氮素转化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研究. 李凤霞,王长军. 2018

[15]豆科冬绿肥水氮复合效应分析. 秦文利. 2021

[16]儋州市橡胶园土壤氮素空间变异及分区管理技术. 吴敏,吴炳孙,韦家少,何鹏,覃怀德,王大鹏,高乐. 2013

[17]硝化抑制剂DMPP应用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 俞巧钢,殷建祯,马军伟,邹平,林辉,孙万春,符建荣. 2014

[18]文昌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曾迪,魏志远,刘磊,漆智平. 2010

[19]控释尿素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氮素的影响. 于淑芳,杨力,张民,吴文良,巨晓棠,田叶. 2010

[20]三峡库区柑桔园紫色土光谱特征及其与氮素相关性研究. 易时来,邓烈,何绍兰,郑永强,谢让金,张璇.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