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培养条件对尖孢镰刀菌苜蓿专化型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许世洋

作者: 许世洋;方香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苜蓿;根部病害;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孢子产量;孢子萌发率

期刊名称: 草业科学

ISSN: 1001-0629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1123-11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有利于尖孢镰刀菌苜蓿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edicaginis,Fom)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培养条件,本研究通过十字交叉法测量Fom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合成低营养琼脂(SN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固体培养基培养不同时间的菌落直径,并通过镜检法和血球板计数法观测以上不同固体及其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培养不同时间的分生孢子产量、比例,以及不同液体培养基中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率.结果发现,CMC培养基上菌株生长最快(P<0.05).PDA培养基培养分生孢子产量最高(P<0.05),固、液体培养基分别为(1.05*106)~(7.63*106)和(5.01*106)~(9.49*106)个·mL?1,且小分生孢子比例总体相对较高;CMC培养基上大型分生孢子比例最高(P<0.05),固、液体培养基上分别为0.85%~4.40%、2.32%~5.63%.PDA、SNA液体培养基培养分生孢子萌发率较高,且时间越长萌发率越高,培养48 h时分别可达35.98%、47.32%.由此可见,CMC固体培养基有利于Fom生长,其液体培养基诱导菌株大型分生孢子形成效果较好;PDA液体培养基有利于诱导分生孢子形成,尤其是小分生孢子;SNA液体培养基更利于分生孢子萌发.本研究为防治苜蓿镰刀菌根腐病及有关机理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

分类号: S43

  • 相关文献

[1]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五十二)浙江温州番茄“髓部坏死病”的病害诊断与防治. 卯婷婷,李焕玲,朱隆静,傅俊范,李宝聚. 2012

[2]苹果园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三). 窦连登,张红军. 2010

[3]苜蓿幼苗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与根和根颈腐烂病抗病性的关系. 李敏权,张自和,马静芳,柴兆祥. 2003

[4]定西地区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病原研究. 李敏权,柴兆祥,李金花,董云霞,张丽萍,张自和. 2003

[5]苯丙氨酸解氨酶与苜蓿种质根和根颈腐烂病抗病性研究. 马静芳,李敏权,张自和,柴兆祥. 2003

[6]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根腐病病原研究(英文). 曹丽霞,赵存虎,白全江,邵志壮. 2008

[7]苜蓿尖孢镰刀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李国良,刘凤歧,曲善民,杨智明,刘香萍. 2016

[8]不同营养条件对草地螟球孢白僵菌生长的影响. 徐忠宝,刘爱萍,吴晋华,黄海广,徐林波,高书晶,乔艳荣. 2011

[9]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枝状镰孢的活性检测研究. 黄跃才,章桂明,刘作易,程颖慧,王颖,陈洪俊. 2009

[10]不同温度对葡萄采后灰霉病菌的影响. 集贤,张平,朱志强,任朝晖. 2015

[11]球孢白僵菌生物学性状与对玉米螟毒力相关性分析. 李乐,路杨,赵宇,李启云,徐文静,张正坤,毛刚. 2021

[12]温度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影响. 魏书琴,沈育杰. 2009

[13]温度对绿僵菌LA菌株孢子萌发、酶活力及毒力的影响. 雷仲仁,孟涛,王兆勇,姚君明. 2010

[14]橡胶树胶胞炭疽菌对乙烯利敏感性初报. 郑肖兰,郑金龙,习金根,梁艳琼,吴伟怀,李锐,胡飞,黄兴,杨青青,贺春萍,易克贤. 2017

[15]萘乙酸对橡胶树胶胞炭疽菌生长速率、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的影响. 郑肖兰,胡飞,梁艳琼,吴伟怀,郑金龙,习金根,李锐,贺春萍,易克贤. 2016

[16]刺五加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因子. 魏书琴,沈育杰,赵海鹏. 2009

[17]营养与保存条件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长及致病力的影响. 梅丽艳,李志勇. 2014

[18]3种牧草根际平脐蠕孢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陈秀蓉,南志标,杨成德,任继周,刘召兄,常生华. 2003

[19]绿僵菌农药助剂的筛选及混配防治荔枝蝽蟓的研究. 黄志,梁昌聪,杨腊英,刘磊,陆红霞,黄俊生. 2009

[20]球孢白僵菌与溴氰菊酯的协同效应及对小亚璃眼蜱的毒力测定. 孙明,关贵全,任巧云,罗建勋.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