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2012年江苏省审定油菜品种系谱及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洁夫

作者: 张洁夫;戚存扣;蒋小平;浦惠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江苏;油菜;系谱;性状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4 年 15 卷 04 期

页码: 713-7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析了1982-2012年江苏省审定的62个油菜品种的亲本系谱、品种特性以及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特点。结果表明,江苏省审定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原始亲本为胜利油菜,低芥酸性状主要源自Zephyr、Primor、Midas和荣山等,低硫苷性状主要源自Tower、Wesroona、Marnoo和Wesbrook等。江苏省审定的油菜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中,生育期逐步缩短,并基本稳定在243 d左右;株高变化较大,因品种而异。4个产量(产油量)构成因素中,含油量年平均增幅最大,尤其是在2003-2012年间,年平均增幅达到0.65%;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有上升趋势,而千粒重则变化相对较小。受双低性状对产量性状的负效应影响,产量及产油量在1982-2012年间的年平均增幅均不大,但优质常规品种的产量与产油量的年平均增幅较大,分别为23.10 kg/hm2和13.20 kg/hm2。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油菜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提供参考。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贵州省油菜育成品种系谱分析. 向阳,赵继献,梁龙兵,侯燕,张瑞茂,陈大伦,秦信蓉,杜才富. 2022

[2]1982—2011年江苏大麦育成品种亲本分析. 张英虎,沈会权,臧慧,栾海业,乔海龙,陶红,陈健,陈和. 2016

[3]江苏油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张洁夫,陈玉卿,伍贻美. 2001

[4]三个引进抗除草剂油菜品种植物学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分析. 董云,张涛,王毅,漆燕玲. 2007

[5]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性状的主要因子及其相关分析. 赵继献. 2001

[6]油研7号和油研10号的主要性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黄世芹,李超,林茂,周治黔. 2010

[7]中国冬油菜育成品种产量和主要性状变化趋势. 朱吉风,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杨立勇,王伟荣,李延莉,周熙荣. 2020

[8]旱地油菜耐旱品种筛选试验. 李庆刚,周翠萍,原小燕,熊琼,雷丽仙,张美玲,彭钰,雷元宽. 2020

[9]早熟与中熟油菜品种的性状差异比较. 黄益国,张学昆,张毅,雷利琴. 2016

[10]广西三熟制地区早熟油菜产量与其构成的主要性状关联度分析. 李云娟,钟丽,张宗急,明日,毛玲莉. 2023

[11]湖南省油菜品种主要性状鉴定与利用研究. 涂义秋,谢培庚,惠荣奎,郭一鸣. 2020

[12]突破性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47的选育与应用. 杭淑莲,林权,苟才明,张义娟,赵远林,刘梦,胡玉. 2023

[13]高原油菜新品种(系)引进比较试验. 白玛央珍,古桑,唐琳,袁玉婷,次仁白珍,王晋雄,尼玛次仁,南志强,赵彩霞,李施蒙. 2024

[14]绵阳市安州区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汤天泽,钟思成,李斌,范其新,蒙大庆,李迎春,张体刚,李芝凡,陈军. 2018

[15]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油菜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分析——栽培方式对油菜机收影响因子的作用初探. 刘秀清,石华娟. 2011

[16]高海拔地区油菜新品种生产适应性研究. 焦国成,桑布. 2020

[17]直播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向薇薇,李柏桥,何勇,王茂理,黄波,杨金,席建英,肖燕,伍健. 2022

[18]广西绿肥专用型油菜品种(系)筛选试验. 刘康,韦彩会,廖祥生,谢立华,廖星,秦璐,何铁光. 2021

[19]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 Ⅲ.早熟同型系的发生与不同系谱亲缘的关系. 陈秀兰,杨鹤峰,何震天,韩月澎,柳学余. 2002

[20]吉林省水稻品种品质的研究Ⅳ.吉林省优质品种的系谱及品质聚类分析. 张三元,李彻,张俊国,赵劲松,石玉海.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