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春大豆干物质积累与花荚形成的关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傅积海

作者: 傅积海;章建新;楚光红;王聪;周芳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高产;干物质;花荚;关系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236-2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高产春大豆花荚期干物质积累与花荚形成的关系,田间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10个高产大豆品种(系)的花期、花荚期干物质增量分别与开花数、成荚数、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在4 527.4~5 734.2 kg·hm~(-2)的范围内,花期干物质增量与产量相关不显著,花荚期干物质增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花数、总荚数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花期干物质增量与开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Y_1=-0.050 3X■+42.285X_1-5 312.2,R~2=0.673 9~*;花荚期的干物质增量与成荚数呈线性关系,Y_2=0.090 4X_5+419.47,R~2=0.719 4~(**);开花期叶片干物质增量与开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花荚期茎秆、叶片、叶柄干物质增量与成荚数均呈二次曲线关系。花期和花荚期过少或过多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均不利于花、荚形成。花期茎叶稳健生长,荚期荚快速生长有利于增加开花数、成荚数。在花期、花荚期地上部干物质增量分别为4 373,7 801 kg·hm~(-2)、荚干重占33.8%,总花数为3 773.3×10~4朵·hm~(-2)、总荚数为1 127.3×10~4个·hm~(-2),产量可达5 734.2 kg·hm~(-2),其干物质成花效率、成荚效率依次为8.63朵·g~(-1)、1.45个·g~(-1)。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同化物供应和内源激素信号对大豆花荚发育的调控. 汪宝卿,慈敦伟,张礼凤,李伟,徐冉. 2010

[2]湘春豆17号主要栽培因子与农艺性状关系的探讨. . 2000

[3]不同氮素处理对中麦175和京冬17产量相关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法计,徐学欣,肖永贵,何中虎,王志敏. 2016

[4]高产型马铃薯新品种克新19号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李庆全,盛万民,李凤云,牛志敏,王立春,田国奎,徐洪岩,娄树宝. 2010

[5]栽培密度对高产大豆根系生长及花荚形成的影响. 赵占营,楚光红,李思忠,章建新. 2019

[6]不同大豆品种的抗氧化性研究. 王跃强,孙国娟,崔洁,崔承弼,马凤鸣. 2011

[7]磷肥配施石灰石粉对红壤上大豆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傅庆林,孟赐福. 1992

[8]心土层施磷对大豆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高中超,杜春影,王翠玲,高文超,张丽丽,孙磊,刘峰,宋柏权. 2018

[9]高产大豆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孙贵荒,刘晓丽,董丽杰,陈艳秋. 2002

[10]施肥对大豆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李忠杰. 2011

[11]缺磷胁迫对大豆植株磷素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郭晓双,吴冬婷,周全,姚玉波,龚振平,马春梅,夏玄. 2014

[12]大豆-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肥力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梁文卫,毕影东,李炜,樊超,邸树峰,刘建新,刘淼,杨光,来永才,王明洁. 2024

[13]我国大豆育种新方向研究. 闵庚梅. 2012

[14]高产耐阴大豆新品种黔豆10号的选育. 陈佳琴,朱星陶,杨春杰,谭春燕,龚丽娜. 2016

[15]高产抗花叶病毒病大豆新品种黔豆11号的选育. 陈佳琴,杨春杰,谭春燕,李振动,陈东亮,朱星陶. 2018

[16]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504的选育. 李寅聪,王新风,王梓钰,汪辉,马巍,富健. 2014

[17]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87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富健,王新风,孟凡钢,马巍,董岭超,刘曙光,李树梅. 2010

[18]大豆大垄平台增密保墒增产机理的研究. 肖佳雷,王贵江,来永才,李炜,毕影东,李琬,石邵河. 2012

[19]桦甸市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杜佃和,曹文明,方向前,吕端春,于忠富,韩喜福,张秀云. 2015

[20]对“十五”期间我省发展大豆生产的思考. 刘忠堂.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