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籽粒中主要类胡萝卜素鉴定与含量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洁琼

作者: 陈洁琼;宋江峰;何美娟;李大婧;刘春泉;章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甜玉米;糯玉米;类胡萝卜素;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5 年 36 卷 18 期

页码: 108-1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鲜食玉米中类胡萝卜素组成及含量差异,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技术对5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籽粒中主要类胡萝卜素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晶甜3号’和‘晶甜5号’籽粒中分别鉴定出14、15种类胡萝卜素,糯玉米‘苏玉糯11号’、‘京甜紫花糯2号’和‘晶糯8号’中种类较少,其中新色素、花药黄质和13-顺式-5,6-环氧-叶黄素首次在鲜食玉米中报道。甜玉米籽粒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最高可达39.68 mg/g(以干质量计),但品种间存在差异,主要组分为玉米黄质、叶黄素和α-隐黄质;糯玉米籽粒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2.10~3.69 mg/g),主要组分为玉米黄质、新黄质和花药黄质。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不同。

分类号: TS213.4

  • 相关文献

[1]基于提高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甜玉米营养糊配方优化. 廖娜,张雁,唐小俊,邓媛元,刘光,魏振承,钟立煌,王佳佳. 2024

[2]苏北地区鲜食玉米的栽培技术及前景分析. 倪向群,贾波,谢庆春. 2012

[3]甜、糯玉米产业推进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初报. 郑锦荣,刘建华. 2008

[4]普通玉米及鲜食玉米的产业化与育种策略探讨. 石明亮,薛林,胡加如,黄小兰,陈国清,陆虎华,印志同,熊素华,陈小晖,孙权星,陆冬梅,杨水英. 2009

[5]甜玉米与糯玉米互为种源的探讨. 张海军,周一波,佘义斌,程润东,张礼浩. 2007

[6]甜糯玉米加工工艺研究的探讨. 郑绍虎,方成刚,姚文华. 2018

[7]18个适宜甘肃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 周文期,杨彦忠,连晓荣,王晓娟,何海军,周玉乾,刘忠祥,寇思荣. 2018

[8]甜、糯玉米自交系耐热性鉴定研究. 关媛,党冬冬,王慧,DAS Reshmi Rani,潘广磊,JEFFERS Daniel Paul,阮燕晔,郑洪建. 2020

[9]浙江省7个特用玉米品种的SSR纯度检测. 吕学高,楼肖成,朱正梅,赵军华. 2012

[10]10个甜、糯玉米品种SSR指纹库的建立及应用. 包斐,王桂跃. 2012

[11]甜玉米和糯玉米品质特征和育种相关研究概述. 侯俊峰,韩海亮,陈斌,包斐,谭禾平,赵福成. 2021

[12]甜糯玉米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刘建华,郑锦荣. 2011

[13]甜、糯玉米杂交种产量相关性状分析与育种选择. 王友德,陈树宾,李鲁华,王婷. 2003

[14]糯甜玉米鲜食产品质量控制技术. 许金芳,郭玉秋,孙立荣. 2002

[15]南方甜、糯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莫润秀,磨康,韦绍丽,黄开健,程伟东,韦桂旺. 2020

[16]甜糯玉米施用硫肥效果研究. 唐拴虎,蒋瑞萍,李苹,卢钰升,黄巧义,陈建生,徐培智. 2010

[17]鲜食玉米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许金芳,宋国安,刘佳. 2007

[18]江西省糯甜玉米产业化开发前景. 汤洁,饶月亮,戴兴临,叶厚专,谷德平. 2005

[19]我国鲜食玉米育种现状及进展分析. 汪黎明,孙琦,孟昭东,张发军,丁照华,郭庆法. 2005

[20]甜糯玉米采收与保鲜技术研究. 陈永欣,翟广谦.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