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措施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隋鹏祥

作者: 隋鹏祥;罗洋;李瑞平;郑洪兵;郑金玉;王浩;刘武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耕作措施;土壤团聚体;土壤孔隙结构;土壤微生态环境;根系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2 年 004 期

页码: 83-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综述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相比,免耕、深松及其秸秆覆盖还田增加表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提高大孔隙数量和孔隙度。轮耕系统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在不同气候区域和土壤类型间差异较大。土壤结构稳定性与铁铝氧化物形态变化、有机质含量、蚯蚓数量、微生物和线虫丰度及多样性、根系构型及其分泌物、干湿交替及冻融交替次数等因素相关。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建立长期保护性耕作和轮耕体系监测系统,从铁铝氧化物形态变化、土壤微食物网结构和功能、根系驱动等研究方向进一步解析旱地耕作对土壤结构的影响机制。

分类号: S152

  • 相关文献

[1]有机培肥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张志毅,熊桂云,吴茂前,范先鹏,冯婷婷,巴瑞先,段申荣. 2020

[2]耕作措施对宁南山区缓坡地土壤团聚体 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雷金银,何进勤,雷晓婷,周丽娜,余建军,纪立东,张慧,路芳. 2020

[3]花生磷利用效率及土壤盈余磷分布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 孟翠萍,张佳蕾,吴曼,杨丽玉,梁海燕,沈浦,张正,吴琪. 2023

[4]耕作措施对玉米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马忠明,杨虎德. 2014

[5]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质构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徐莹莹,孙士明,靳晓燕,王俊河,庞爱国,于晓波,于侃超. 2022

[6]西南区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刘战东,刘祖贵,王秀全,秦安振,南纪琴,肖俊夫. 2014

[7]多样化种植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孙涛,冯晓敏,高新昊,邓艾兴,郑成岩,宋振伟,张卫建. 2023

[8]西北绿洲区间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孙涛,冯晓敏,赵财,殷文,胡发龙,宋振伟,张卫建. 2021

[9]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王秀娟,解占军,董环,赵颖,刘慧屿,娄春荣. 2018

[10]秸秆还田配施腐解菌剂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固持的影响. 陈帅民,梁晓斐,李阳阳,范作伟,徐铭鸿,刘方明,侯中华,王学文,刘慧涛,吴海燕. 2022

[11]种植模式对宁南山区土壤团聚体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陈国峰,姬强,王亚麒,王锐,雷金银,何进勤. 2023

[12]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孔隙的多重分形特征. 周虎,李保国,吕贻忠,郑金玉,刘武仁. 2010

[13]深松结合秸秆还田对黑土孔隙结构的影响. 杨建君,盖浩,张梦璇,蔡育蓉,王力艳,王立刚. 2023

[14]基于CT技术的甘蔗地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 张静举,黄太庆,陈晓冰,马蕊,张金莲,陈廷速. 2017

[15]田间条件下控制玉米开花前后根系性状的QTL定位. 蔡红光,刘建超,米国华,袁力行,陈晓辉,陈范骏,张福锁. 2011

[16]生物炭配施化肥对土壤肥力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吕贝贝,张丽萍,张贵云,刘珍,范巧兰,姚众. 2020

[17]玉米不同部位根系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管建慧,郭新宇,王纪华,刘克礼,郭晓东. 2007

[18]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云瑞系列玉米品种生长的影响. 陈检锋,陈华,李在凤,王攀磊,尹梅,刘俊,付利波,洪丽芳,苏帆,王志远. 2020

[19]低铁胁迫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和铁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辜涛,万年鑫,彭白钰,孔凡磊,袁继超. 2017

[20]壳聚糖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曲丹阳,顾万荣,张立国,陈喜昌,李晶,李彩凤,魏湜.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