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双列杂交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金保

作者: 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双列杂交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1 年 25 卷 04 期

页码: 23-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千粒重和每穗粒数有一定差异的7个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2个产量构成因素——千粒重和每穗粒数的遗传。结果表明,扬麦11千粒重和宁麦9号每穗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且宁麦9号具有控制每穗粒数较多的显性基因。千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每穗粒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每穗粒数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亲本中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不对称。每穗粒数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有效。还对小麦粒重和每穗粒数的遗传改良进行了探讨。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基因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 姚金保,杨丹,周淼平,马鸿翔,杨学明. 2015

[2]不同熟期小麦品种间杂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张利华,许梅芬. 1997

[3]小麦籽粒硬度的遗传分析. 姚金保,周淼平,马鸿翔,张鹏,张平平,杨学明. 2018

[4]小麦杂种后代赤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杨竹平,林一波. 1992

[5]不同地理来源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的抗性遗传分析. 林一波,杨竹平,吴兆苏. 1992

[6]小麦溶剂保持力的遗传分析. 张平平,姚金保,马鸿翔. 2010

[7]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8]播期对弱春性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郭春强,廖平安,罗鹏,葛昌斌,沈向磊,曹燕燕,李亚. 2013

[9]‘镇麦11号'主要生育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5

[10]长期定位施肥对不同专用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马红勃,刘东涛,马宁,张会云,王静,贾辉辉,陈荣振,张爱君,冯国华. 2016

[11]小麦品种宁麦16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姚金保,马鸿翔,姚国才,杨学明,张鹏,周淼平,张平平. 2013

[12]不同土壤类型下长期施肥对土壤养分与小麦产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董鲁浩,李玉义,逄焕成,孙庆泉. 2010

[13]双赢生态复合肥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赵春慧,单飞彪,赵春芝,高雅琴,张东瑞,周俊. 2016

[14]四川麦区不同播期对几个小麦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周强,李生荣,庞启华,杜小英,欧俊梅,陶军,雷加容. 2006

[15]宁麦27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姚金保,张鹏,马鸿翔,杨学明,周淼平,张平平. 2020

[16]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 何贤芳,赵莉,朱昭进,汪建来. 2011

[17]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英文). 何贤芳,赵莉,朱昭进,汪建来. 2011

[18]麦田播娘蒿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房锋,李美,高兴祥,李健,李燕. 2015

[19]播期和密度对小麦新品种鄂麦596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董静,李梅芳,许甫超,葛双桃,王贤智,李龙甫. 2010

[20]小麦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杨程,李向东,张德奇,王汉芳,邵运辉,方保停,岳俊芹,马富举,秦峰.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