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与有毒污染物相互作用及联合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美静

作者: 赵美静;夏斌;朱琳;孙雪梅;赵信国;戴伟;陈碧鹃;曲克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微塑料;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纳米颗粒;联合毒性

期刊名称: 生态毒理学报

ISSN: 1673-5897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168-1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随着塑料产品的广泛应用,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海洋中的MPs能够与有毒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纳米颗粒等)发生相互作用,对海洋生物产生复合效应。因此,MPs与环境中有毒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概括总结出MPs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包括遮蔽效应、氧化应激、免疫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和行为毒性等方面;随后分别讨论了MPs和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人工纳米颗粒的联合毒性效应,从微塑料对污染物的吸附、富集和载体效应着手分析微塑料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凝练得出MPs增强或抑制污染物毒性的作用机制,包括微塑料改变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微塑料改变生物体对污染物的胁迫响应、微塑料与污染物发生交互作用等;最后对微塑料与有毒污染物联合毒作用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建议在未来研究中重点关注环境特征的次生微塑料与有毒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特别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以期为准确评估和深入理解微塑料的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X171.5%X505

  • 相关文献

[1]海洋酸化与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人工纳米颗粒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王昊,赵信国,陈碧鹃,夏斌,孙雪梅,朱琳,曲克明. 2019

[2]纳米材料在污染土壤修复及污水净化中应用前景探讨. 王萌,陈世宝,李娜,马义兵. 2010

[3]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在建立土壤生态阈值方面的研究进展. 曾庆楠,安毅,秦莉,林大松. 2018

[4]蚯蚓修复污染土壤的作用与机理研究进展. 顾浩天,袁永达,张天澍,滕海媛,常晓丽,王冬生. 2021

[5]城市污泥农用的环境效应及控制标准的发展现状. 李琼,华珞,徐兴华,韦东普,马义兵. 2011

[6]产地环境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综述. 陈秋会,席运官,王磊,宗良纲,张怀志,徐爱国,肖兴基. 2018

[7]纳米二氧化硅与汞(Hg~(2+))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联合毒性效应. 章哲超,胡佶,刘淑霞,张偲,刘小涯,叶陈军,潘建明. 2018

[8]恩诺沙星和铜复合污染对蚯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张薇,张萌,陈凯,金玉贺,阎卉依,胡艳美,金兰淑. 2019

[9]二元混合污染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联合毒性. 吴淑杭,周德平,徐亚同,姜震方,褚长彬. 2011

[10]水体中典型重金属和全氟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 孟娣,王潇,王赛赛,韩刚,钱永忠. 2018

[11]我国农田土壤微塑料和重金属污染现状与研究展望. 仲子文,李冰,李彦,李德伟,刘延美,颜晓,刘宾绪,刘兆东,王艳芹,孙斌,薄录吉. 2023

[12]海水养殖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展望. 李秋芬,袁有宪. 2000

[13]半导体光催化的特点及提高催化效率的途径. 刘祥英,邬腊梅,柏连阳. 2010

[14]2023年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鲁钰婷,柴云峰,郝振霞,吴正浩,马桂岑,张相春,陈利燕,陈红平. 2024

[15]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在有机污染物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马红枣,潘立刚,李安,张志勇. 2017

[16]多溴联苯醚在环境中的残留及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郭楠楠,孟顺龙,陈家长. 2019

[17]臭氧降解村镇垃圾中转站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试验研究. 张爱平,李民,陈炜鸣,施国中. 2017

[18]根系分泌物在土壤有机污染物降解中的作用. 刘贝贝,陈歆,陈淼,周楷博,吴哲,彭黎旭. 2013

[19]哈尔滨地区养殖池塘中除草剂类农药残留及分布特征. 黄晓丽,高磊,黄丽,吴松,汤施展,王鹏,陈中祥,覃东立. 2019

[20]化工废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鱼类饵料生物的毒性影响. 余瑞兰,郭叶华.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