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磷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及磷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徐薯32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明

作者: 刘明;郑冬梅;靳容;赵鹏;张强强;朱晓亚;王静;唐忠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鲜食甘薯;磷肥用量;商品薯产量;磷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131-1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索适宜的磷肥用量,提高鲜食型甘薯的经济产量和磷肥利用率,以徐薯32为例,于2018—2019年进行两年的田间试验(土壤有效磷含量为31.70 mg·kg-1),比较了不同施磷量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磷积累和磷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施磷水平(P2O5),分别为0(P0)、25(P25)、50(P50)、75(P75)和100 kg·hm-2 (P100)。结果表明:1)与P0相比,施磷显著提高了鲜薯产量和商品薯产量,以P75处理最高,其次为P50处理,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施磷显著提高了薯块中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在P50处理下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3)在生育期90~120 d,施磷显著提高了甘薯的磷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量。4)磷表观利用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磷农学效率则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在P50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鲜薯产量、品质、经济产量和磷肥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P2O5的适宜用量为50 kg·hm-2

分类号: S531

  • 相关文献

[1]晋西南山区川水地马铃薯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苏年贵,张建玲. 2011

[2]江苏丘陵地区鲜食甘薯轻简化栽培技术. 曾燕楠,程润东,王勇,张礼浩,王庆南. 2017

[3]肥料配比对鲜食甘薯产量及品质的作用. 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马佩勇,边晓峰. 2018

[4]鲜食甘薯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技术规程. 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禹阳,张铅,刘帅,谢一芝. 2021

[5]鲜食甘薯新品种在贵州适应性鉴定. 王启富,邓仁菊,潘牧,李丽,曾宪浩,李云. 2022

[6]江苏省鲜食甘薯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尹晴红. 2010

[7]鲜食甘薯栽培技术研究. 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尹晴红. 2009

[8]种植特用甘薯市场前景广阔. 王庆美. 2003

[9]鲜食甘薯高效益栽培方式探讨. 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尹晴红. 2009

[10]早熟优质迷你型甘薯高效育种程序的建立与应用. 季志仙. 2014

[11]优质鲜食甘薯配套栽培技术. 张立明,王庆美. 2005

[12]优质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张立明,王庆美,王荫墀. 2003

[13]鲜食甘薯商品化栽培技术探讨. 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尹晴红. 2009

[14]玉米耐低磷基因型的筛选. 史向远,王秀红,韩彦青,胡婉平,白建荣,刘惠民. 2012

[15]不同磷水平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丁玉川,陈明昌,程滨,李丽君. 2006

[16]山西省农牧生产体系磷流动空间变异特征. 张建杰,郭彩霞,张一弓,张强. 2016

[17]生菜、菠菜和番茄幼苗利用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差异研究. 伊晓云,陈志长,梁林洲,赵学强,沈仁芳. 2009

[18]行距对机采棉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尔晨,林涛,张昊,田立文,崔建平,郭仁松,邓方宁,汤秋香. 2020

[19]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棉花生理和形态的响应差异. 孟超敏,孟超敏. 2019

[20]碳对微生物–根系介导的蔬菜作物磷吸收的影响. 李洪亮,诸海焘,徐四新,蔡树美,付子轼,张德闪.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