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优质稻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稳定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小湘

作者: 赵正洪;黎用朝;周斌;张世辉;闵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优质稻;品质性状;稳定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4 年 20 卷 06 期

页码: 63-66+105

摘要: 通过对2002年在湖南长沙作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以及在海南三亚冬繁共3次种植的20个优质稻品种60份样品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米饭长检测,同时对其中11个品种共33个样品的蒸煮品质化验,分析不同品种在三种环境下种植的各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并对20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按农业部颁布的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2002中的籼稻品质指标等级记分标准将11个品种的9个品质性状计算质量指数.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品质稳定性不同。品质性状的稳定性与品种的质量指数等级有关,在长沙作双季晚稻种植的质量指数达三等的品种,其品质性状相对稳定;在长沙作双季晚稻种植的质量指数达二等的品种,在不适宜环境下质量指数可变为三等甚至四等。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悬殊。各个品质性状的一等至三等达标百分率因品种和环境而变化。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湖南优质稻品种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闵军,刘三雄,潘孝武,黄海明,黎用朝. 2015

[2]华南籼稻新品种(组合)早季品质性状的综合分析和讨论. 周少川,李宏,王家生,黄道强,谢振文,卢德城. 2001

[3]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36’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姚金保,杨学明,张鹏,范祥云,余桂红,何漪,王化敦. 2024

[4]云南粳稻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赵国珍,蒋聪,邹茜,朱振华,苏振喜,袁平荣,戴陆园. 2010

[5]小麦转优质HMW-GS基因品系品质性状的年度间差异及其稳定性研究. 孙岩,张宏纪,王广金,刘东军,祁倩倩,杨淑萍,赵伟,郭怡璠,马淑梅,刘文林. 2013

[6]优质稻"玉美占"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廖莉莉,陈颖,莫振茂,林家福,秦延春. 2013

[7]不同施氮量对优质稻玉美占产量的影响研究. . 2014

[8]优质稻新品种耐德606示范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吴耀军,曾凡洪,阳旻,何少梅,向花香,覃凯旋,莫武平. 2016

[9]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五山美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志东,周少川,李宏,黄道强,赖穗春,周德责,王重荣,李康活. 2016

[10]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研究. 刘辉,文云书,陈光玉,李敏. 2015

[11]不同施肥水平与抛栽密度对优质稻玉美占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2015

[12]优质常规稻新品种黄银占的选育. 王志东,周少川,赖穗春,李宏,黄道强,卢德城,周德贵,王重荣,李康活. 2014

[13]优质高产晚稻品种的筛选. 申建斌,庞冰,孙桂华. 2000

[14]第四讲 优质稻调优保优栽培技术(二). . 1999

[15]第六讲 优质稻的收与硒. . 1999

[16]我省优质稻米研究开发的现状、目标和措施. . 2000

[17]高产优质杂交晚籼益丰优华占的特征特性及试种表现. 周应林,邹细标,彭应财. 2014

[18]优质稻科玉03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杨仕冠,周灵芝,林林,李业伟,陈颖. 2010

[19]籼型高档优质稻“星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颜育民,罗顺清,张国玉,罗爱辉. 2012

[20]江西省水稻推广品种米质现状评价及其改良策略. 谷德平,王任初,李源祥,华育坚,万桂华.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