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南片冬麦区主导品种春化基因及冬春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虹

作者: 赵虹;胡卫国;詹克慧;王西成;马东钦;王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春化作用;分子标记;冬春性

期刊名称: 西北植物学报

ISSN: 1000-4025

年卷期: 2010 年 30 卷 03 期

页码: 495-5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1950~2007年黄淮南片冬麦区的127个主导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第5同源群的春化基因分子标记对其进行了春化基因检测,并分析了小麦品种的春化基因与其冬春性的对应关系及黄淮南片冬麦区8次品种更换中春化基因与品种冬春性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没有品种携带显性Vrn-A1基因,7个品种含有Vrn-B1基因(5.5%),2个品种含有Vrn-B1+Vrn-D1基因(1.6%),56个品种含有Vrn-D1基因(44.1%)。春化基因类型与品种冬春特性基本相符,春化基因控制着小麦品种的冬春特性。主导品种含春化显性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与冬春性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与传统方法相比,仅用春化基因来确定品种冬春性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采用春化基因分子标记与传统的冬春性鉴定方法相结合来认识品种冬春性、预测品种的抗寒性对黄淮南片冬麦区的小麦品种利用更具有指导意义。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发育温光效应的模拟研究. 苗果园,张云亭,侯跃生,尹钧,王士英. 1990

[2]小麦春化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王敏慧,高丽锋. 2011

[3]华北地区冬小麦冬性程度的界定. 秦君,王海波,董毓琨. 2002

[4]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基因的分布及其与冬春性的关系. 姜莹,黄林周,胡银岗. 2010

[5]中国冬、春性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杨慧勇,林凡云,陆琼娴,徐剑宏,史建荣. 2007

[6]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杨芳萍,韩利明,阎俊,夏先春,张勇,曲延英,王忠伟,何中虎. 2011

[7]小麦冬春性人工低温春化鉴定的研究. 冯岳,褚蔚,隋新霞,黄承彦,崔德周,樊庆琦,楚秀生. 2018

[8]甘肃省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分布频率及冬春性分析. 杨芳萍,郭莹,吕迎春,董亚超,李玥,化青春,虎梦霞,刘金栋. 2023

[9]特早花甘蓝型油菜的开花特征及特早花候选基因鉴定. 余华胜,张冬青,陈佳麒,张尧锋,傅鹰. 2021

[10]百合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康圣楠,陈曦,张雪敏,张铭芳,潘文强,程兆伦,杨凤萍,吴健,张秀海,于晓南,杜运鹏. 2024

[11]植物春化作用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王凡,卞晓春,刘陈玮,徐仁超,吴春芳. 2022

[12]甘蓝春化作用研究进展. 杨慧菊,胡靖锋,和江明. 2019

[13]小麦品种冬春性、抗寒性与广适性的关系. 曹新有,刘建军,程敦公,宋健民,李豪圣,刘爱峰,赵振东. 2012

[14]辐射育成极早熟小麦突变系的研究. 王文美,井立玲,李新华. 1989

[15]割苗期对不同生态类型大麦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 杜娟,杨晓梦,曾亚文,杨涛,普晓英,杨树明,陈晓艳. 2015

[16]小麦-长穗偃麦草矮秆种质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崔淑佳,卢虹,崔雨,高居荣,王洪刚,李兴锋. 2015

[17]利用STS标记检测我国小麦推广品种的抗穗发芽基因型. 杨燕,王晓丽,刘世鑫,赵献林. 2013

[18]黄淮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系)1Dx5+1Dy10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王静,刘东涛,冯国华,赵军海,陈荣振. 2010

[19]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Glu-D1d共显性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刘东涛,陈荣振,冯国华,刘世来,王来花,李德民,张会云,王静. 2008

[20]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Dx5+1Dy10的分子检测. 刘东涛,陈荣振,刘世来,王来花,李德民,张会云,王静,冯国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