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云南矮秆稻种株高的遗传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鸿宣

作者: 林鸿宣;闵绍楷;熊振民;俞桂林;陈勇;杨素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矮秆基因;等位性测定;赤霉素;对GA_3敏感性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8-9209

年卷期: 1988 年 01 期

页码:

摘要: 本文研究了4个云南矮秆稻种的矮生性遗传以及矮秆基因对GA_3的反应。结果表明,3个籼稻矮秆品种的矮生性都受制于与sd_1等位的单一隐性基因;粳稻雪河矮早的矮生性受与大黑(d—1)及矮秆糯,单215(sd_1)均不等位的单一隐性基因控制,暂名为sd—s(t)。具有sd_1基因的水稻品种,其株高列GA_3反应敏感,将可能作为鉴别矮生基因的一种新方法。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应用赤霉素对水稻矮秆基因资源进行苗期鉴别的研究. 董凤高,熊振民,闵绍楷,王建林,林鸿宣. 1992

[2]赤霉素(GA_3)和脱落酸(ABA)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和生理特性及GA20ox2、GA3ox2基因表达的影响. 杨艳华,张亚东,朱镇,赵凌,陈涛,赵庆勇,王才林. 2010

[3]水稻穗部突变体Cl的形态和定位分析. 郑雷英,朱旭东,钱前,赵忠,张建军,胡筱荷,林鸿宣,罗达. 2003

[4]药用野生稻对褐飞虱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利用研究. 朱汝财,唐健淮,李维科,李道远,韦素美,黄凤宽. 2007

[5]美国稻RA73矮生基因等位性测定. 蒋志谦,严宗卜,曹绍书,甘雨,刘建昌. 2001

[6]小麦矮秆种质SN224的鉴定及农艺性状QTL分析. 王鑫,马莹雪,杨阳,王丹峰,殷慧娟,王洪刚. 2016

[7]培迪广亲和基因重组效应的研究. 罗孝和,邱趾忠. 1990

[8]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 康苏花,兰素缺,李杏普,柏峰. 2010

[9]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胚芽鞘长度和株高的效应. 唐娜,姜莹,何蓓如,胡银岗. 2009

[10]矮秆种质的赤霉酸反应和株高遗传模型的分析. 郑永胜,吴昆仑,迟德钊,马晓岗. 2008

[11]小麦矮秆新基因的SSR标记. 石涛,王洪刚,何方,邓世民,高居荣. 2008

[12]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42-9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张明,吴瑕,张一铎,张超,牛祖彪,崔淑佳,杨秋平,王洪刚. 2014

[13]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495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宗浩,崔法,鲍印广,赵春华,王玉海,杜斌,王庆专,王洪刚. 2009

[14]矮秆基因对小麦部分农艺性状的效应. 唐娜,逯芳芳,何蓓如,胡银岗. 2010

[15]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1504-1矮秆基因的鉴定及其染色体定位. 于东海,李静,王洪刚,李兴峰,陆文辉. 2004

[16]青海育成小麦5个主效矮秆基因的分子检测. 徐晶晶,蒋礼玲,马晓岗,宋娇. 2017

[17]云南小麦品种(系)株高和粒重相关功能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王志伟,王志龙,乔祥梅,杨金华,程加省,程耿,于亚雄. 2020

[18]黄淮南片麦区新育成品种(系)中3个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曹廷杰,张玉娥,胡卫国,杨剑,赵虹,王西成,周艳杰,赵群友,李会群. 2019

[19]特矮秆早熟高粱恢复系吉R109的选育与应用. 杨微,梁军,高悦,侯佳明,赵德,李捷,栾天浩,李继洪,高士杰. 2020

[20]用微卫星标记鉴定中国小麦品种中及Rht8矮秆基因的分布. 周阳,何中虎,张改生,夏兰琴,陈新民,张立平,陈锋.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