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口虾蛄时空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空间异质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贝尔

作者: 胡贝尔;韩青鹏;关丽莎;徐开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口虾蛄;密度分布;环境因子;空间异质效应

期刊名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2-5174

年卷期: 2024 年 54 卷 002 期

页码: 73-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精准预测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时空分布,本研究基于2017年春季(4-6月)和秋季(9-11月)在渤海逐月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渤海口虾蛄的时空分布及其主控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效应.研究表明,影响渤海口虾蛄密度分布的主控环境因子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春季,按贡献率大小主控环境因子依次为底温(BT)、底质粒径分布的峰度等级(Ord_Kt)、水深(Depth)和平均粒径等级(Ord_Mz);秋季,主控环境因子依次为Ord_Mz、Depth和Ord_Kt.春季,BT对口虾蛄密度分布的局部效应系数均为正值,在BT梯度较大的莱州湾和辽东湾效应系数更大;在Ord_Mz为2~4、平均粒径约为3~6 Φ、底质类型主要为极细砂、粗粉砂和中粉砂的辽东湾和莱州湾湾口,口虾蛄密度随Ord_Mz增大而增加;相反,在Ord_Mz为4~5、平均粒径约为5~7 Φ、底质类型主要为中粉砂和细粉砂的莱州湾和渤海中部,口虾蛄密度随Ord_Mz增大而减小.秋季,Ord_Mz对口虾蛄密度分布的局部效应系数均为正值,在渤海湾其效应系数相对较大.在春、秋两季,水深的局部效应系数以正值为主,负值出现在水深相对较深的辽东湾及其湾口以北水域(多在25 m以深).春季,莱州湾及渤海中部近岸水域的口虾蛄密度最高;秋季,其高密度区广泛分布于渤海湾和渤海中部近岸水域.本研究有助于准确预测渤海口虾蛄的分布,为其渔业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科学基础.

分类号: S931

  • 相关文献

[1]长江口有明银鱼仔鱼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宋超,刘媛媛,吕杨,赵峰,杨刚,张婷婷,庄平. 2015

[2]南沙群岛海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pp.)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杜飞雁,王亮根,王雪辉,宁加佳,谷阳光,李亚芳. 2016

[3]渤海湾口虾蛄假蚤状幼体的密度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谷德贤,王婷,王娜,王刚,尤宏争,李文雯,刘国山. 2018

[4]莱州湾口虾蛄的生物学特征与时空分布. 吴强,陈瑞盛,黄经献,张传涛,王俊,金显仕. 2015

[5]川西农区小型兽类分布研究. 蒋光藻,谭向红. 1991

[6]海州湾连云港邻近水域蟹类的分布特征. 金施,徐兆礼,陈佳杰,王翠华. 2013

[7]台湾海峡中部近海虾类数量和优势种分布特征. 阙江龙,徐兆礼,陈佳杰. 2014

[8]长江中游城陵矶至宜昌江段非底部鱼类分布特征研究. 孙铭帅,王珂,段辛斌,陈大庆,汤滔. 2013

[9]辽东湾口虾蛄流刺网的渔获选择性研究. 郭瑞,李显森,赵宪勇,许传才,张国胜,孙珊,尤宗博,朱建成. 2016

[10]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口虾蛄群体结构及资源分布特征. 许莉莉,薛莹,焦燕,任一平,万荣. 2017

[11]山东近海口虾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评估. 刘逸文,张崇良,刘淑德,王四杰,任一平. 2020

[12]口虾蛄能量代谢的初步研究. 姜祖辉,王俊. 1999

[13]基于稳定同位素的口虾蛄食性分析. 宁加佳,杜飞雁,王雪辉,谷阳光,王亮根,李亚芳. 2016

[14]体重、温度和饥饿对口虾蛄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姜祖辉,王俊,唐启升. 2000

[15]渤海口虾蛄仔虾季节性分布及其早期补充模式. 关丽莎,单秀娟,杨涛,吴强,金显仕. 2022

[16]烟草青枯病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其防治探讨. 平新亮,何念杰,林媚,王燕斌,温明霞,冯先桔,蔡文. 2009

[17]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地理环境分析与防治对策. 李晓华,李铁军,张俊生,邹桂霞,杨秀荣. 2000

[18]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刘建. 2002

[19]西鄂尔多斯濒危植物半日花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陈育,杨劼,张璞进,张雷,清华,赵利清. 2013

[20]贵州绥阳养殖池塘水体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 向燕,关梅,王金乐,李建光.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