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方式对胡麻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牛艳
作者: 牛艳;吴燕;李彩虹;王晓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胡麻油;不饱和脂肪酸;烹饪方式;影响
期刊名称: 粮食与油脂
ISSN: 1008-9578
年卷期: 2019 年 006 期
页码: 38-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设计不同温度下、不同加热时间、冷锅冷油及热锅冷油试验,分析其对胡麻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热温度、时间对胡麻油不饱和脂肪酸影响显著,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下降趋势,相同加热温度下时间越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越快.冷锅冷油和热锅冷油的烹饪方式对胡麻油不饱和脂肪酸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某未知物质有了显著升高,冷锅比热锅更容易生成该物质且变化明显.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与胡麻油不饱和脂肪酸呈负相关性.
分类号: TS972.11
- 相关文献
[1]花椰菜不同品种类型间营养成分差异及烹饪对其含量的影响. 马蓉,梁颖,王树林,李艺,刘贤金,曹效海. 2020
[2]不同烹饪方式对盐渍鱼干风味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曾萍,张业辉,张友胜,宁正祥,陈雄,秦亚茹. 2019
[3]烹饪方式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脂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王善宇,赵玲,孙慧慧,刘淇,曹荣,薛勇. 2023
[4]加工方式对海水虾及其制品中SO_2含量的影响. 何柳,郭莹莹,王联珠,朱文嘉,刘芬,杨祯祯. 2018
[5]基于消费者喜好性评价宰后不同阶段羊肉食用品质差异. 葛岳,张德权,李少博,陈丽,郑晓春,梁策,颜统晶,李金活,王振宇. 2022
[6]不同部位牛肉成熟过程中适宜烹饪方式. 郎玉苗,孙宝忠,杨春柳,李翠,刘芳,张松山. 2019
[7]4种烹饪方式对草鱼肉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消减的影响. 杨金兰,陈俊,王旭峰,陈成桐,罗龙娟,叶淑迎,王海宇,赵东豪. 2019
[8]胡麻油治疗奶牛皮肤真菌病疗效观察. 梁小军,贾小梅,康晓冬. 2004
[9]奶牛日粮添加豆油和胡麻油对有机物和纤维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胡志勇,王加启,卜登攀,杨舒黎,邓露芳,魏宏阳,周凌云. 2007
[10]杂粮无糖月饼的研制. 卢智,朱俊玲,柳青山. 2018
[11]不同存放条件对胡麻油过氧化值的影响. 牛艳,王彩艳,左忠,赵银宝. 2010
[12]抗氧化剂对胡麻油煎炸品质的影响. 弓玉红,王沛娟,李俊,潘牧. 2021
[13]胡麻籽原料的质量品质对胡麻油品质的影响. 董丽华,牛艳,赵银宝,王彩艳. 2012
[14]不同加工工艺对胡麻油过氧化值的影响. 牛艳,王彩艳,左忠,赵银宝. 2009
[15]胡麻油品质影响因子的探讨研究. 牛艳,赵银宝,王彩艳. 2018
[16]胡麻油的抗氧化性研究. 陈杰,邹树丹,李一聪,冯少光,方志伟. 2010
[17]日粮添加豆油和胡麻油对肉牛瘤胃发酵及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杨舒黎,王加启,胡志勇,李旦,孙宏选. 2007
[18]降脂植物油—胡麻油的研究进展. 胡晓军. 2001
[19]不同存放条件对胡麻油过氧化值的影响. 牛艳,王彩艳,左忠,赵银宝. 2009
[20]气相色谱法分析胡麻油中脂肪酸组成. 牛艳,吴燕,陈翔,杨静.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NaCl胁迫下外源亚精胺对马铃薯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作者:刘易;李江涛;江应红;杨茹薇;孙慧;吴燕
关键词:马铃薯;NaCl胁迫;亚精胺;幼苗生长;生理生化特征
-
宁夏地区奶牛常规青贮饲料营养品质评价
作者:刘霞;季莉;王晓菁;开建荣;赵子丹;李彩虹;张艳;李冬
关键词:宁夏地区;青贮饲料;营养品质
-
高效绿色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应用
作者:姚国民;吴燕;龚凡;宁成博;师旭明
关键词:高效;绿色;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模式;配套技术;综合效益
-
中早熟鲜食马铃薯新品种‘疆薯2号’的选育
作者:吴燕;沈洪飞;李江涛;杨茹薇;冯怀章;刘易
关键词:马铃薯;疆薯2号;产量;品质;抗性;栽培技术
-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测定玉米及其产品中11种生物毒素
作者:李彩虹;王永宏;赵如浪;张维军;赵健;刘霞;赵子丹
关键词:玉米;玉米产品;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生物毒素;快速检测
-
冷凉地区大豆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边晓玲;吴燕
关键词:大豆;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
外源亚精胺对盐胁迫下马铃薯幼苗生长和抗逆生理特征的影响
作者:刘易;江应红;王亚玲;杨茹薇;吴燕
关键词:马铃薯;NaCl胁迫;亚精胺;幼苗生长;抗逆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