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慧东

作者: 张慧东;霍常富;颜廷武;魏文俊;尤文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碳通量;生态系统;气候变化;Forest-DNDC模型

期刊名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ISSN: 2095-1914

年卷期: 2020 年 40 卷 006 期

页码: 40-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依托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的气候、土壤、林分生长等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对Forest-DNDC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运用参数率定模型模拟了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经参数率定后的Forest-DNDC模型对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模拟结果与野外观测的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2=0.8657),模型模拟的数据偏差、线性吻合度较好,吻合变异能力决定系数为0.93;生态系统的年平均总初级生产力为13.234 t/hm2,自养呼吸释放碳量相当于生态系统碳输入的52.71%,异养呼吸占生态系统碳输入的15.63%,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为3.204 t/(hm2·a),相当于生态系统碳输入量的24.21%;未来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区域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将降低15.03%~29.65%.模拟结果可为区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及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分类号: S718.516

  • 相关文献

[1]采收期烟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树键,申国明,高林,王瑞,王英旗,周传哲,张东东,李方明,姜芳,陈国权,张继光. 2017

[2]施氮肥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边巴普赤,陈新兰. 2025

[3]长白山东坡落叶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响应的分离效应. 于健,徐倩倩,何秀,罗春旺,刘文慧,李俊清,刘琪璟. 2013

[4]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研究探讨. 侯向阳. 2012

[5]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变化与星体轨道位置变化关系研究. 毛克彪,左志远,朱高峰,唐华俊,赵映慧,马莹. 2016

[6]基于CiteSpace的荒漠草原群落多样性文献计量学分析. 杨鼎,张璞进,刘欣超,闫晓红,常虹,伊风艳. 2024

[7]海草碳通量的卫星遥感检测研究进展. 杨顶田,刘素敏,单秀娟. 2013

[8]基于Web Service和科学工作流技术的碳通量数据处理系统实现研究. 刘敏,何洪林,吴楠,王晓锋,孙晓敏,于贵瑞. 2013

[9]海南岛橡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吴志祥,陶忠良,兰国玉,王纪坤,谢贵水,周兆德. 2014

[10]高寒沙区生物土壤结皮覆盖土壤碳通量对模拟降水的响应. 辜晨,贾晓红,吴波,成龙,杨占武,杨德福,赵雪彬. 2017

[11]基于SOA架构的碳通量数据在线处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任小丽,何洪林,王晓锋,刘宝付,张黎. 2017

[12]刈割降低热浪对内蒙古草甸草原碳通量的影响. 董校兵,曲鲁平,董刚,童琦,邵长亮. 2021

[13]东祁连山灌-草群落交错带土壤呼吸动态及影响因子分析. 魏巍,周娟娟,曹文侠,徐长林. 2015

[14]湖北恩施烤烟平顶期烟田碳通量日变化研究. 王树键,王瑞,申国明,高林,孟贵星,张继光,霍光,时鹏,孙弋媛,薄国栋,张保全. 2013

[15]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杨思琪,杨川,龚元,章杰,宋波,吴志祥. 2022

[16]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碳、水热通量特征. 李玉,康晓明,郝彦宾,丁恺,王艳芬,崔骁勇,梅旭荣. 2014

[17]长三角地区稻麦轮作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孙小祥,常志州,杨桂山,徐昔保. 2015

[18]不同槟榔间作密度对咖啡光合日动态的影响. 陈苏森,张昂,林兴军,孙燕,闫林,李丽华. 2024

[19]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谭外球,王荣富,闫晓明,何成芳,朱鸿杰,洪玲. 2013

[20]施肥对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季节变化的影响. 贾淑霞,赵妍丽,孙玥,陈利,王政权.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